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880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45
本技术公开了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包括立柱和第一底部C型横梁,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前端面安装有手轮,所述控制臂的右侧壁下方安装有第一底部C型横梁,该实用通过设置每层苗床设计有挂灯杆,多种挂灯方式,第一种挂灯方式是通过U型挂钩和挂灯杆连接,此挂灯设计安装简单,大大节省灯具与苗床空间,最大化提高植物生长区空间,此设计适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需要随着植物生长而调节补光灯的高度位置。第二种挂灯方式是通过四个挂绳和挂灯杆连接的设计,此设计可以随着农作物的生长高度随时调节补光灯与植株间高度,满足不同生长期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使种植更加方便和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苗床,具体为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


技术介绍

1、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元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植物不仅受光强度的影响,而且不同光质对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普遍采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花卉、瓜果、蔬菜等,农业苗床是用于培育植物秧苗的小块土地。分露天苗床和室内苗床。

2、然而现有的农业苗床在进行使用时功能单一,不便于进行光照调节作用,以及不便于对苗床的移动作用,进行苗床移动时费力,无法根据客户的房间高度来定制立柱的高度,为此本案设计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以解决农业苗床在进行使用时功能单一,不便于进行光照调节作用,以及不便于对苗床的移动作用,进行苗床移动时费力,无法根据客户的房间高度来定制立柱的高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包括立柱和第一底部c型横梁,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导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第一底部C型横梁(4),所述立柱(1)的底端安装有导轨(7),所述导轨(7)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臂(3),所述控制臂(3)的前端面安装有手轮(2),所述控制臂(3)的右侧壁下方安装有第一底部C型横梁(4),所述第一底部C型横梁(4)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轮(5),所述转动轮(5)的两侧安装有轴承(6),所述第一底部C型横梁(4)的内壁安装有底部C型纵梁(8),所述底部C型纵梁(8)的末端安装有立柱连接件(11),所述底部C型纵梁(8)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底部C型横梁(10),所述立柱(1)的内壁安装有P型方管纵梁(9),所述P型方管纵梁(9)...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第一底部c型横梁(4),所述立柱(1)的底端安装有导轨(7),所述导轨(7)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臂(3),所述控制臂(3)的前端面安装有手轮(2),所述控制臂(3)的右侧壁下方安装有第一底部c型横梁(4),所述第一底部c型横梁(4)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轮(5),所述转动轮(5)的两侧安装有轴承(6),所述第一底部c型横梁(4)的内壁安装有底部c型纵梁(8),所述底部c型纵梁(8)的末端安装有立柱连接件(11),所述底部c型纵梁(8)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底部c型横梁(10),所述立柱(1)的内壁安装有p型方管纵梁(9),所述p型方管纵梁(9)的内侧设置有abs水盘(13),所述p型方管纵梁(9)的外侧壁安装有挡件(12),所述立柱(1)的内侧壁安装有立柱斜撑(14),所述轴承(6)的内部安装有滚轴管(15),所述立柱(1)的中心处内侧壁安装有立柱横撑(16),所述立柱(1)的顶端安装有挂灯杆(17),所述立柱横撑(16)的末端安装有横杆固定螺丝(21),所述底部c型纵梁(8)的末端安装有立柱连接底部螺丝(20),所述abs水盘(13)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22),所述abs水盘(13)的下方设置有排水阀(23),所述控制臂(3)的内侧壁壁安装有固定控制臂的横杆(18),所述p型方管纵梁(9)的外表面安装有跨梁横撑(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补光一体移动农业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3)包括刹车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元洪杨红张全胜
申请(专利权)人:弛纳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