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轮胎及轮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878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45
本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轮胎及轮胎模具,其中轮胎胎面结构包括中心区域部分、胎肩区域部分、位于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之间的两侧区域部分以及位于各区域之间的主沟槽,两侧区域部分设置有两侧周向花纹筋条,两侧周向花纹筋条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沟槽,相邻第一沟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二沟槽,第二沟槽为立体互嵌式沟槽,立体互嵌式沟槽可增强筋条块之间横向及径向的作用力,提高两侧中部花纹筋的强度,提升了轮胎在城市铺装路面行驶过程中的转向操控性和乘用舒适性,同时加大了筋条块之间的立体空间,提高花纹块在湿地路面的吸水和存水能力,保证轮胎的湿地操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轮胎及轮胎模具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来,城市型suv汽车越来越受到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欢迎,目前绝大多数汽车品牌厂商都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城市suv车型,市场占有率一路走高。针对城市suv车型,设计和开发与之相匹配的高速路况的汽车轮胎,与普通轮胎区分开来。

2、如果汽车常年在城市铺装路面和高速路面上驾驶,需要选择适合此种路况的专业轮胎。特别是针对城市型suv车型,轮胎除了需要承担较大的载重,还要保证更强的抓地力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同时要满足干湿地路面的行驶安全性及乘车舒适性,但现有的轮胎并不能满足以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轮胎及轮胎模具。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包括:中心区域部分、胎肩区域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和所述胎肩区域部分之间的两侧区域部分以及位于各区域之间的主沟槽;

3、所述两侧区域部分设置有两侧周向花纹筋条;

4、所述两侧周向花纹筋条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沟槽;

5、所述第一沟槽用于将所述两侧周向花纹筋条分割为与所述两侧周向花纹筋条节距数量相同的若干块;

6、相邻所述第一沟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二沟槽;

7、所述第二沟槽为立体互嵌式沟槽。

8、可选地,所述立体互嵌式沟槽槽内的侧面上交错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

9、所述立体互嵌式沟槽槽内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的凹部与另一侧面上的凸部在所述立体互嵌式沟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10、可选地,所述主沟槽的槽底设置有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一侧的第一沟槽组和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二侧的第二沟槽组;

11、所述第一沟槽组和所述第二沟槽组均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三沟槽;

12、所述第三沟槽为半圆柱形。

13、可选地,所述中心区域部分设置有中心周向花纹筋条;

14、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条第四沟槽;

15、所述第四沟槽用于将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分割为与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节距数量相同的若干块;

16、所述第四沟槽的纵截面为y字形。

17、可选地,相邻所述第四沟槽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第一侧的第三沟槽组和靠近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第二侧的第四沟槽组;

18、所述第三沟槽组和所述第四沟槽组均包括至少两条平行的第五沟槽。

19、可选地,所述胎肩区域部分设置有肩部周向花纹筋条;

20、所述肩部周向花纹筋条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条第六沟槽;

21、所述第六沟槽用于将所述肩部周向花纹筋条分割为与所述肩部周向花纹筋条节距数量相同的若干块。

22、可选地,相邻所述第六沟槽之间设置有1至2条第七沟槽;

23、所述第七沟槽从所述肩部周向花纹筋条上贯通至所述肩部周向花纹筋条侧的主沟槽。

24、可选地,各区域部分设置的筋条的节距宽度均为20mm至50mm,节距数量均为60至90个。

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

2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模具,用于制作上述所述的轮胎。

2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轮胎及轮胎模具,其中轮胎胎面结构包括中心区域部分、胎肩区域部分、位于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之间的两侧区域部分以及位于各区域之间的主沟槽,两侧区域部分设置有两侧周向花纹筋条,两侧周向花纹筋条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沟槽,相邻第一沟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二沟槽,第二沟槽为立体互嵌式沟槽,立体互嵌式沟槽可增强筋条块之间横向及径向的作用力,提高两侧中部花纹筋的强度,提升了轮胎在城市铺装路面行驶过程中的转向操控性和乘用舒适性,同时加大了筋条块之间的立体空间,提高花纹块在湿地路面的吸水和存水能力,保证轮胎的湿地操控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区域部分、胎肩区域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和所述胎肩区域部分之间的两侧区域部分以及位于各区域之间的主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互嵌式沟槽槽内的侧面上交错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沟槽的槽底设置有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一侧的第一沟槽组和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二侧的第二沟槽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设置有中心周向花纹筋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四沟槽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第一侧的第三沟槽组和靠近所述中心周向花纹筋条第二侧的第四沟槽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区域部分设置有肩部周向花纹筋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六沟槽之间设置有1至2条第七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区域部分设置的筋条的节距宽度均为20mm至50mm,节距数量均为60至90个。

9.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

10.一种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区域部分、胎肩区域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和所述胎肩区域部分之间的两侧区域部分以及位于各区域之间的主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互嵌式沟槽槽内的侧面上交错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沟槽的槽底设置有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一侧的第一沟槽组和靠近所述主沟槽第二侧的第二沟槽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设置有中心周向花纹筋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四沟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昱陈建国官声欣
申请(专利权)人: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