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面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864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一导电膜及一衬片。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且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衬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高制程便利性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平面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已有长足的进步。再者,由于 制程技术的进步,带动平面显示器的成本下降,使得平面显示器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 的喜爱。为了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近年来业界更将触控面板整合至平面显示器,并且应用 到各种电子装置当中;例如应用到移动电话中,让使用者可借由直接在面板上点选画面来 进行各项操作,借此提供更为便捷且人性化的操作模式。此处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与电阻式触控面板为例说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构造主要 包括一基板,其上表面具有一导电膜并运用化学或激光蚀刻来符合产品的需求,且其下表 面可依不同应用方面而设计另一导电膜。另外,电阻式触控面板的构造主要包括上基板、下 基板及贴合层。上基板与下基板借由贴合层(如双面胶或高分子聚合胶)来相互贴合。上 基板上设置有一导电膜,且下基板上设置有另一导电膜。为了增加上述的触控面板的美观性及商品化的价值,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或电 阻式触控面板的上基板的表面上涂布或贴附一粘着层(如光学胶或高分子聚合胶),以与 一可挠性膜片相互接合。如此一来,触控面板与可挠性膜片的形状与大小必须一致。另外,在材质的选用上,一般采用聚碳酸酯或玻璃作为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及 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下基板的材质。然而,以聚碳酸酯作为材质的基板虽便于加工,但其透光 性不佳。另外,以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虽可使基板具有良好透光性,但其加工不易。另外, 无论是以聚碳酸酯或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位于基板表面上的导电膜都可能在加工过程中 受到损害,使得生产过程的良品率下降。再者,当上述的触控面板应用到不同规格与尺寸的电子装置时,往往需改变基板 上冲切出通孔的位置,并且相对应地改变基板的尺寸。如此不但相当地耗费制程成本,并且 降低了制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利用设置衬片的方式,使得基板不需要改变尺寸及 形状,即可将触控面板应用到不同规格的产品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一 导电膜及一衬片。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 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 明基板之间。衬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图3示出图2中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衬片的示意图。图4示出衬片围绕第二透明基板配置时的示意图。图5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6示出图5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图7示出导电膜直接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示意图。图8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9示出图8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触控面板110、110’ 第一透明基板110a、110a,通孔110b、110b,不透光涂层110c、110c,透光区121 粘着层122 粘着层122a、122b 粘着层151 第二透明基板152 第三透明基板180、180,衬片180a、180a,通孔191:导电膜192:导电膜200、200,触控面板300 触控面板392:导电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依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是利用衬片来使得相同尺寸的透明基板可搭 配应用到不同规格的产品中,以提升触控面板的应用弹性。以下依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进 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 中的附图省略了部分的元件,以利清楚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第一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且 图2示出图1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0、一第二透明基 板151、一第三透明基板152、粘着层121及122、导电膜191及192与一衬片1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面积。第三透明基板152及第二透明基板151依序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一侧 上。导电膜19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上,且导电膜192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上。导 电膜191面朝导电膜192。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之间, 用以贴合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粘着层122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 第三透明基板152之间,用以贴合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使得导电膜191 与192位于粘着层12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衬片180例如是以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 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方式经由粘合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同于第二透明基板 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该侧上。在本实施例中,粘着层121及122可例如是一光学胶、 一双面胶或高分子聚合胶。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材质可分别为 玻璃,可以提升触控面板100整体的光线穿透率。然而,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 152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其材质亦可为塑料材料,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aphthalate ;PET)或其他传统的透光材料。第一透 明基板110的材质为可挠性材料或硬质透明材料,可挠性材料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硬质透明材料例如是塑料材料或玻璃。再者,导电膜191及192例如是以溅镀(sputter) 或蒸镀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上。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涂布有一不透光涂层110b,不透光涂 层IlOb仅部分地遮盖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第一透明基板110对应于未遮盖不透光 涂层IlOb处形成一透光区110c,此透光区IlOc实质上对应于第二透明基板151处,用以暴 露部分的第二透明基板151。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 三透明基板152的面积。衬片180由一适合加工材料制成,如塑料材料或玻璃,并且经由位 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 衬片180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以下以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 180作为例子说明衬片180、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配置关系。请参照图 3,其示出图2中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衬片的示意图。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 180对应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同一侧,且优选地为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相反于不透光 涂层IlOb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110具有数个通孔(through hole) 110a,位于对应至第 一透明基板110设置衬片180的位置。衬片180上具有数个通孔180a,其对应于通孔IlOa 的数目、形状以及位置。当触控面板100例如应用到移动电话时,通孔IlOa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该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一第一导电膜,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以及一衬片,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达崔岱安吴文荣庄兴裕陈维志林佑源
申请(专利权)人:富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