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体动力学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1、地震和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两个主要因素。实际表明,二者不同时序作用下滑坡发生的机理、动力响应、成灾模式等都有显著区别。
2、模型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工况、观测结果直观。目前现有的技术中,主要针对地震单独作用下的情形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模拟,或者针对降雨单独作用下的情形,通过水槽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针对地震、降雨不同时序作用下的情形的研究鲜有报道。如何通过模型实验实现地震与降雨不同时序作用加载及测试,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形成了完整的地震、降雨时序作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可揭示边坡在地震、降雨时序作用下渗流特征、失稳演化以及动力响应规律。结构合理,能够全面的获得边坡模型在地震与降雨不同时序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通过动力响应结合宏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台边坡模型、降雨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台边坡模型包括模型箱(16)、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亚克力板(19)和振动台,所述模型箱(16)顶部开口,所述模型箱(16)固定于所述振动台上,所述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均设于所述模型箱(16)内,边坡模型一(17)用于模拟震前降雨,边坡模型二(18)用于模拟震后降雨,所述亚克力板(19)设于所述边坡模型一(17)、边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台边坡模型、降雨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台边坡模型包括模型箱(16)、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亚克力板(19)和振动台,所述模型箱(16)顶部开口,所述模型箱(16)固定于所述振动台上,所述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均设于所述模型箱(16)内,边坡模型一(17)用于模拟震前降雨,边坡模型二(18)用于模拟震后降雨,所述亚克力板(19)设于所述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中间,用于间隔所述边坡模型一(17)、边坡模型二(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箱(16)的长度方向两侧为透明钢化玻璃,模型箱(16)宽度方向两侧为钢板;模型箱(16)上部四角固定有用于吊装的吊环;模型箱(16)底部预留孔洞,孔洞内设有六螺钉组,模型箱(16)通过所述六螺钉组固定于振动台台面(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台为伺服驱动型振动台,所述伺服驱动型振动台包括伺服驱动器(14)、振动台防护钢板(13),所述伺服驱动器(14)控制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施加水平以及竖向地震荷载,所述振动台防护钢板(13)设于所述伺服驱动器(14)上方,用于对所述伺服驱动器(14)进行防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降雨下边坡模型水-动力耦合效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装置包括储水箱(1)、水泵(2)、供水管(3)、回水管(4)、喷头(5)和降雨支架,所述水泵(2)设于所述储水箱(1)内,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水管(3)连接,所述供水管(3)上设有水阀(6),所述喷头(5)与所述供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庆,于志强,苏学林,张志权,冯宇,蒋辉,权博文,张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