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可再充电电池以及用于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袋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稳定地确保袋的侧壁角部分的厚度和袋的连接到侧壁角部分的底部的厚度的可再充电电池以及用于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袋的装置。
技术介绍
1、与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为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小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用在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便携式摄像机)中,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的电动机的电源。
2、例如,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用于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袋、以及电连接到电极组件以将电极组件引出到袋的外部的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包括卷绕型和堆叠型,在卷绕型中,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卷绕在介于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之间的隔膜的两侧,在堆叠型中,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堆叠在介于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之间的隔膜的两侧。
3、可再充电电池的容纳卷绕型电极组件的袋可以容纳电极组件,即使袋的角部分被成形(或形成)为相对大的圆形形状。然而,可再充电电池的容纳堆叠型电极组件的袋需要袋的角部分被成形为比容纳卷绕型电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袋的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与所述袋的所述侧壁角部分和连接到所述侧壁角部分的所述底部对应的对角截面中,所述反向冲头的长度为所述冲头的长度的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反向成型的深度为3.5mm~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首次形成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具有反方向深度的反向成型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冲头在吸收所述反向成型部分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袋的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与所述袋的所述侧壁角部分和连接到所述侧壁角部分的所述底部对应的对角截面中,所述反向冲头的长度为所述冲头的长度的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反向成型的深度为3.5mm~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首次形成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具有反方向深度的反向成型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冲头在吸收所述反向成型部分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二次形成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具有正方向深度的成型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在所述袋的所述基板中在所述袋的所述侧壁角部分处和与连接到所述侧壁角部分的所述底部对应的所述部分处形成反向成型部分,并且所述反向成型部分包括提供在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外周处的外凸缘区、从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中心最小地拉伸的中心区、在所述外凸缘区中由于所述袋的所述基板的反向成型而弯曲并拉伸的外弯曲区、以及在所述外弯曲区与所述中心区之间沿反方向依次拉伸的第一反向拉伸区、第二反向拉伸区和第三反向拉伸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将所述反向成型部分的反方向深度相对于作为参考平面的所述外凸缘区反向形成为3.5mm~5.5mm,并且将所述第一反向拉伸区、所述第二反向拉伸区和所述第三反向拉伸区拉伸4μm~5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在所述反向成型部分处最大地拉伸所述第一反向拉伸区、所述第二反向拉伸区和所述第三反向拉伸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向冲头形成所述反向成型部分,并且所述外弯曲区与所述第一反向拉伸区之间的区段的厚度以第一变化率减小,所述第一反向拉伸区与所述第二反向拉伸区之间的区段的厚度以小于所述第一变化率的第二变化率减小,所述第二反向拉伸区与所述第三反向拉伸区之间的区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变化率相反地增加,并且所述第三反向拉伸区与所述中心区之间的区段的厚度以第三变化率增加。
10.一种可再充电电...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