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特别涉及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所采用的牛腿连接结构形式在箱型主梁上有较多应用,但在工字钢主梁上应用较少,因为工字钢主梁通常由多片工字钢纵梁与纵梁之间的横梁拼接而形成的开口截面梁,其截面的刚度较弱,无法满足牛腿连接结构的设置来取消盖梁。现有技术参见图1,对于工字钢主梁的分联连接结构通常采用交界墩上设置盖梁,两端主梁分别放置于盖梁上,并在每片对应的工字钢主梁下设置支座来减小集中力。
2、在人行景观桥等桥梁设计时,要求结构能更加轻盈,为了能满足抗震规范对于主梁搭接长度的要求,盖梁的顺桥向尺寸较大,使结构整体看起来更加笨重。对于工字钢主梁采用箱型主梁的设计形式也具有不可行性,工字钢主梁因为是开口截面梁,其适用高度较小;而钢箱梁因为需要满足工人对箱式内部板件的焊接,最小高度不得小于1.2m,因此采用箱型梁其施工不可行,另外通过采用增大截面高度来满足焊接要求会导致其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1.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跨钢构件(10)、第二跨钢构件(20)和交界墩(30);所述第二跨钢构件(20)与所述第一跨钢构件(10)连接;所述交界墩(30)底端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交界墩(30)顶端支撑所述第一跨钢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主梁段(1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主梁段(21)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1)包括:第一工字钢顶板(1110)、工字钢主梁腹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跨钢构件(10)、第二跨钢构件(20)和交界墩(30);所述第二跨钢构件(20)与所述第一跨钢构件(10)连接;所述交界墩(30)底端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交界墩(30)顶端支撑所述第一跨钢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主梁段(11)和所述第二工字钢主梁段(21)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1)包括:第一工字钢顶板(1110)、工字钢主梁腹板(1111)和工字钢主梁第一底板(1112);所述工字钢主梁腹板(1111)上端与所述第一工字钢顶板(1110)连接;所述工字钢主梁腹板(1111)下端与所述工字钢主梁第一底板(1112)连接;每侧的所述工字钢主梁侧翼板(112)通过工字钢主梁侧封板(114)与对应的第一工字钢(111)的工字钢主梁第一底板(11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箱室段(12)包括:延伸过来的工字钢主梁顶板(110)、钢箱室顶板加劲肋(120)、钢箱室底板(125)、钢箱室侧封板(127)、钢箱室第一腹板(128)和钢箱室第二腹板(129);所述钢箱室底板(125)位于所述工字钢主梁顶板(110)下方;所述钢箱室底板(125)横向两侧分别通过所述钢箱室侧封板(127)与所述工字钢主梁顶板(110)连接;所述钢箱室底板(125)纵向两侧分别通过所述钢箱室第一腹板(128)和钢箱室第二腹板(129)与所述工字钢主梁顶板(1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字钢主梁间的无盖梁分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牛腿(13)包括:延伸过来的钢箱室底板(125)、延伸过来的钢箱室侧封板(127)、下牛腿顶板(130)、下牛腿第一支承加劲板(131a)、下牛腿第二支承加劲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波,尹正文,汤庆超,张隆顺,周勇,万军,房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