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充驱动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790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32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充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所述预充驱动电路包括:预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其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为不同的驱动信号;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进行预设点位预充;同一所述驱动组件内的不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电性连接。将不同的驱动信号提供至栅极驱动电路中进行预设点位预充,从而兼容了两种不同驱动电源的驱动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预充驱动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器(lcd)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壳体内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发光。

2、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两片玻璃基板(array glass和color filter glass)贴合而成,且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灌入液晶,分别在两片玻璃基板的相对内侧设置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利用电压场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通过将背光模组的光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3、tv显示器目前市场正朝着超大尺寸(85寸以上),超高刷新频率(240hz以上)发展,为了提升goa驱动(逐行扫描驱动),目前针对q点预充驱动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采用vpc直流高电压进行q点预充,或者采用gout(n)信号进行q点预充。但采用vpc直流高电压进行q点预充,对于tft电性长时间会产生较严重vth shif(电压阈值移位),而采用gout(n)信号进行q点预充的低温驱动能力较差,目前没有能够同时兼容两种驱动方式的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包括第一外部信号源、第一驱动信号源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外部信号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包括第二外部信号源、第二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包括第一外部信号源、第一驱动信号源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外部信号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支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包括第二外部信号源、第二驱动信号源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外部信号源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源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支路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部信号源为所述第一晶体管提供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晶体管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外部信号源为所述第二晶体管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关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昭阳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