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
技术介绍
1、随着医疗技术在时代更迭中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器械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尤其是血管结扎器械亦是在大量的手术中被操作和使用,如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颈部血管破裂等。血管结扎器械先施放血管夹将一根血管的一处夹住,然后以第一个血管夹为基准,在其附近10mm的位置使用血管结扎器械重新安装并施放第二个血管夹,最后使用手术刀切割两个血管夹之间的血管,达到结扎和治疗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连续上夹器在对体内不便观察的血管进行上夹操作时,需要配合微型摄像头进行上夹操作,但是摄像头在进入体内后,摄像头观察端容易被血污以及体内组织粘黏,影响上夹操作时的观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改善了摄像头在进入体内后,摄像头观察端容易被血污以及体内组织粘黏,影响上夹操作时观察效果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包括:上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31)包括套设于调节组件(33)表面的密闭观测舱(311),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锥形透明板(312),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无菌棉层(313),所述无菌棉层(313)与锥形透明板(312)的表面接触,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圆管(314),所述锥形透明板(312)与转动圆管(31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315),两组所述连接横杆(315)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圆管(314)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31)包括套设于调节组件(33)表面的密闭观测舱(311),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锥形透明板(312),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无菌棉层(313),所述无菌棉层(313)与锥形透明板(312)的表面接触,所述密闭观测舱(3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圆管(314),所述锥形透明板(312)与转动圆管(31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315),两组所述连接横杆(315)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圆管(314)的表面设置有驱动装置(316),所述密闭观测舱(311)远离钳头(34)的一侧设置有操控端设备(3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32)包括固定连接于密闭观测舱(311)内壁的连接固定架(321)以及固定连接于转动圆管(314)表面的滚轮(323),所述连接固定架(3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液软管(322),所述第三导液软管(322)的表面与相邻所述滚轮(323)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三导液软管(322)的一端贯穿至无菌棉层(313)的内部,所述第三导液软管(322)的另一端贯穿至密闭观测舱(311)的外部并连通有第二导液软管(3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3)包括设置于上夹存储仓(1)端部的连接套(331),所述连接套(331)的内部设置有滑道底架(332),所述滑道底架(33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道顶盖(333),所述滑道底架(332)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336),所述滑动槽(33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抵片(338),所述调节抵片(338)的一端贯穿至滑动槽(336)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3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连发上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端设备(319)包括固定连接于清洁组件(32)下端的连通仓(3191),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白,刘刚,汪炜,俞兵,黄雯琪,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康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