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740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吸导管,其中抽吸导管包括相连的导管座以及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抽吸管以及导丝管,所述抽吸管的远端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朝向抽吸管的侧面开设;抽吸管包括支撑单元以及设置在支撑单元上的密封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和/或密封单元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本申请中的导管本体远端的硬度较小,因此导管本体在通过弯曲血管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并且导管本体远端与血管内壁接触的部位更加柔软,从而在推送过程中对血管内壁的刺激性较小,不易对血管内壁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1、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系统血管内膜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包括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以及陷入的红细胞。目前,治疗血栓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抗血栓治疗法和物理恢复血管通畅的人工机械方法。

2、但是由于进入血管的溶栓抗凝药物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和毒害,同时由于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排出。因此,存在于血管中的抗栓药物的浓度都比较低,通过抗血栓药物进行抗栓具有作用效果缓慢等缺点,无法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梗塞、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急性血栓性疾病,对于这类疾病,则只能采取物理取栓的方法。

3、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血栓抽吸导管,可以减缓血栓阻断血流,恢复血液供应。但是,现有抽吸导管在推送的过程中,遇到弯曲血管的部位难以保证良好的过弯性能,抽吸导管不仅难以通过弯曲血管并且抽吸导管在通过弯曲血管后,导管内腔容易塌陷影响抽吸速率。而且,现有的血栓抽吸导管在进行血栓抽吸时,难以完全清除附着于弯曲血管处的血栓,导致抽吸后仍存在血栓残留,存在再次栓塞的风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吸导管,包括相连的导管座以及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抽吸管以及导丝管,所述抽吸管的远端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开设于所述抽吸管的侧面;所述抽吸管包括支撑单元以及设置在支撑单元上的密封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和/或密封单元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口设置于所述抽吸管的远端部,所述抽吸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抽吸管轴向倾斜设置;所述抽吸口的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抽吸管的管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通过编织丝螺旋缠绕形成的编织管,所述密封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吸导管,包括相连的导管座以及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抽吸管以及导丝管,所述抽吸管的远端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开设于所述抽吸管的侧面;所述抽吸管包括支撑单元以及设置在支撑单元上的密封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和/或密封单元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口设置于所述抽吸管的远端部,所述抽吸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抽吸管轴向倾斜设置;所述抽吸口的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抽吸管的管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通过编织丝螺旋缠绕形成的编织管,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单元内侧的密封内管以及设置在支撑单元外侧的密封外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管的编织密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或者所述编织管的丝径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所述密封内管和/或密封外管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或者密封内管和/或密封外管的材料厚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弹簧管,所述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编织管与所述弹簧管复合成型,所述弹簧管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依次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导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祖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