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标等分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664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游标等分规,包括第一标尺、滑动设置在第一标尺上的弦高游标、第二标尺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标尺上的等距游标,第一标尺与第二标尺通过铰接机构相互铰接,在铰接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等距游标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弦高游标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用于顶靠工件内孔壁的测量爪,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中心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螺孔等分距,以及等分圆圆轴心对被划样基准圆轴心的重合精度;操作方便,工效高,节省了加工辅料成本;合理使用及保护是一种长期性的量具资产投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用量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孔型端面上等分孔测定的 游标等分规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中经常会遇到孔型工件的加工,尤其是在孔型工件的端面上进行等分 孔的加工,因孔型工件属空芯型结构,内部无参照物作为基准,因此现有对等分孔的圆周直 径及等分距离的测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加工一是采用撑物找芯法完成基圆,再用 分轨等分;二是制作相应的钻模来完成,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点,撑物找芯法很难 实现基准孔轴心与被划等分基圆的圆心重合达到要求,采用分轨等分精度差。等分距离不 均,工作效率低;制作钻模成本高,因每个孔型工件内部尺寸都存在差异,需要制作多个钻 模,费材又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游 标等分规,结构设计简单,能获得较高精度的等分基圆及等分距,减少加工成本,提高工作 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 于包括第一标尺、滑动设置在第一标尺上的弦高游标、第二标尺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标尺上 的等距游标,第一标尺与第二标尺通过铰接机构相互铰接,在铰接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装 置,等距游标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弦高游标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用于顶靠工件内孔壁 的测量爪,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中心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铰接机构包括与第一标尺一体的杆座及套接在杆座内并能沿杆 座内环壁转动的迂回芯,迂回芯的顶部连接第二标尺,在迂回芯内安装所述的第一定位装 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带轴肩部的活动榫,活动榫纵向穿装在迂 回芯内,迂回芯的内壁底部环形布置与轴肩部对应的台阶面,在轴肩部的底端面与迂回芯 的台阶面之间夹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榫的榫尖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轴肩部的上端面顶接有调节螺套,调节螺套的外环壁与迂回芯 的内壁上端采用螺纹配合旋接。调节螺套用于调节活动榫榫尖的顶出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是穿装在等距游标底部的定榫,定榫的榫尖伸出 等距游标的底端面并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进一步的,第一标尺及第二标尺上靠近铰接机构的一端设置零刻度线并向远离铰 接机构的一端逐渐增加刻度。本技术的优点通过本技术的使用,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螺孔等分距,以及 等分圆圆轴心对被划样基准圆轴心的重合精度;操作方便,工效高,节省了加工辅料成本;合理使用及保护是一种长期性的量具资产投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游标等分规,包括第一标尺1、滑动设置在第一标尺1上的弦高游标11、第二标尺2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标尺2上的等距游标21,第一标尺 1与第二标尺2通过铰接机构相互铰接,第一标尺1及第二标尺2上靠近铰接机构的一端设 置零刻度线并向远离铰接机构的一端逐渐增加刻度,在铰接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等 距游标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弦高游标1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用于顶靠工件内孔壁 的测量爪12,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中心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铰接机构包 括与第一标尺1 一体的杆座3及套接在杆座3内并能沿杆座3内环壁转动的迂回芯31,迂 回芯31的顶部连接第二标尺2,在迂回芯31内安装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包 括带轴肩部35的活动榫32,活动榫32纵向穿装在迂回芯31内,迂回芯31的内壁底部环形 布置与轴肩部35对应的台阶面36,在轴肩部35的底端面与迂回芯31的台阶面36之间夹 设有复位弹簧33,所述活动榫32的榫尖位于两个测量爪12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轴肩部 35的上端面还顶接有调节螺套34,调节螺套34的外环壁与迂回芯31的内壁上端采用螺纹 配合旋接。调节螺套34用于调节活动榫32榫尖的顶出距离。第二定位装置是穿装在等距 游标21底部的定榫22,定榫22的榫尖伸出等距游标21的底端面并位于两个测量爪爪尖连 线的中垂线上。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解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已知加工工件 的内孔半径为r,而所要的等分基圆半径为R,两个测量爪12的爪间距为定值L,弦高为H, 根据垂径定理,两个测量爪12的爪间距的中线经过圆心,因此通过公式H = h+(R-r)计算 得出H值就能得知第一个在等分基圆上的等分孔的孔心位置,其中的h是根据金属切削手 册一常用数学资料一弓形查阅得到的公式计算得出,具体计算过程不再详述。得出H值后, 将弦高游标11在第一标尺1上移至对应数值并固定,持握两个测量爪12顶靠工件内孔壁, 这时活动榫32榫尖所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一个等分孔的孔心位置,敲击活动榫32使其在工 件上留下样孔;然后计算等分距S,通过公式S = DXK得出S值,其中D为等分基圆的直 径,而K是一个圆周等分系数,可通过查表获得,这个系数的具体数据是根据所要等分孔的 数量来决定的。得到S值后,将等距游标21在第二标尺2上移至对应数据并固定,这时,将 定榫22的榫尖放入刚才的样孔内按住,同时持握测量爪12沿工件内孔壁滑行直至无法移 动,此时活动榫32榫尖所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二个等分孔的孔心位置,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得 到所有等分孔的孔心位置。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螺孔的等分精度高,而且操作十分方便,其 中的计算公式都是经过论证的定理或查表获得,因此计算得出的数值误差极小,提高了工 件端面加工时的精度。权利要求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标尺(1)、滑动设置在第一标尺(1)上的弦高游标(11)、第二标尺(2)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标尺(2)上的等距游标(21),第一标尺(1)与第二标尺(2)通过铰接机构相互铰接,在铰接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等距游标(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弦高游标(1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用于顶靠工件内孔壁的测量爪(12),在第一标尺(1)与第二标尺(2)对直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中心位于两个测量爪(12)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机构包括与第一 标尺(1) 一体的杆座(3)及套接在杆座(3)内并能沿杆座(3)内环壁转动的迂回芯(31), 迂回芯(31)的顶部连接第二标尺(2),在迂回芯(31)内安装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带 轴肩部(35)的活动榫(32),活动榫(32)纵向穿装在迂回芯(31)内,迂回芯(31)的内壁底 部环形布置与轴肩部(35)对应的台阶面(36),在轴肩部(35)的底端面与迂回芯(31)的台 阶面(36)之间夹设有复位弹簧(33),所述活动榫(32)的榫尖位于两个测量爪(12)爪尖连 线的中垂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部(35)的上端面顶 接有调节螺套(34),调节螺套(34)的外环壁与迂回芯(31)的内壁上端采用螺纹配合旋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是 穿装在等距游标(21)底部的定榫(22),定榫(22)的榫尖伸出等距游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标等分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标尺(1)、滑动设置在第一标尺(1)上的弦高游标(11)、第二标尺(2)及滑动设置在第二标尺(2)上的等距游标(21),第一标尺(1)与第二标尺(2)通过铰接机构相互铰接,在铰接机构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等距游标(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弦高游标(1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用于顶靠工件内孔壁的测量爪(12),在第一标尺(1)与第二标尺(2)对直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中心位于两个测量爪(12)爪尖连线的中垂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士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红马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