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1、某市政道路工程所在地区为华南沿海台风区(iv7),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且多为台风暴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因此,在进行该道路设计时对道路结构、路面的结构、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大多道路结构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行车道和人行道中的雨水很难有效排到绿化带中,容易造成路面积水。(2)绿化带中的积水容易渗入路基中,从而对路基造成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本是专利技术人设计出了一种适用于本项目特殊环境的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行车道和人行道中的雨水很难有效排到绿化带中,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和绿化带中的积水容易渗入路基中,从而对路基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由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所述机动车道包括有第一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由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中央绿化带(A)、机动车道(B)和人行道(C);所述机动车道(B)包括有第一垫层(1)、底基层(2)、基层(3)和面层(4);所述第一垫层(1)、底基层(2)和基层(3)由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土基(5)上,并且第一垫层(1)的外侧面超出底基层(2)的外侧面,底基层(2)的外侧面超出基层(3)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缺口(6);在第一缺口(6)中安装有第一道牙座(7);所述第一道牙座(7)的顶面超出基层(3)的顶面,且在第一道牙座(7)的顶部内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安装口(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由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中央绿化带(a)、机动车道(b)和人行道(c);所述机动车道(b)包括有第一垫层(1)、底基层(2)、基层(3)和面层(4);所述第一垫层(1)、底基层(2)和基层(3)由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土基(5)上,并且第一垫层(1)的外侧面超出底基层(2)的外侧面,底基层(2)的外侧面超出基层(3)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缺口(6);在第一缺口(6)中安装有第一道牙座(7);所述第一道牙座(7)的顶面超出基层(3)的顶面,且在第一道牙座(7)的顶部内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安装口(8);所述第一安装口(8)中安装有第一道牙(9);在第一道牙(9)内侧的基层(3)顶面铺设有封层(10);所述面层(4)铺设在封层(10)的顶部,面层(4)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9)的顶面,且不低于第一道牙座(7)的顶面;所述第一道牙(9)中、对应面层(4)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一雨水口(11);所述人行道(c)设置在机动车道(b)的外侧,且人行道(c)与机动车道(b)之间留有间距;该人行道(c)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垫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和透水砖层(14);所述透水砖层(14)的顶面标高与第一道牙(9)的顶面标高相适应,透水砖层(14)通过水泥砂浆层(15)与透水混凝土层(13)粘结;所述第二垫层(12)铺设在土基(5)顶部,且第二垫层(12)的内侧面超出透水混凝土层(13)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垫层(12)底部的土基(5)顶面标高高于第一垫层(1)底部的土基(5)顶面标高;在第二垫层(12)的顶部内侧、超出透水混凝土层(13)内侧面的部位上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缺口(16);所述第二缺口(16)中安装有第二道牙座(17);所述第二道牙座(17)的顶面超出第二垫层(12)的顶面,且低于透水混凝土层(13)的顶面;在第二道牙座(17)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安装口(19);所述第二安装口(19)中安装有第二道牙(18);所述第二道牙(18)的顶面与透水砖层(14)的顶面平齐,第二道牙(18)中、对应第二道牙座(17)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二雨水口(23);所述机动车道(b)和人行道(c)之间的间距中设置有下沉绿化带(d);所述下沉绿化带(d)包括有种植土层(20)和植被(21);所述种植土层(20)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9)和第二道牙(18)的顶面;在种植土层(20)的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