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质预聚液、电解液和半固态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65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质预聚液,包括聚合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聚合单体包括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环状单体中的至少一种;链转移剂包括二硫代碳酸酯、三硫代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二硫代碳酸酯包括二硫代苯甲酸烷基酯,三硫代碳酸酯包括3‑[[(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解液通过引入特定的二硫代碳酸酯、三硫代碳酸酯作为链转移剂,该链转移剂能够有效地控制聚合反应速率,提高聚合单体的转化率,避免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残留单体在负极形成不稳定的SEI膜而造成电池阻抗水平升高、循环性能劣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解质预聚液、电解液和半固态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汽车,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商业化的锂电池采用传统有机液态电解液,与高能量密度体系的电极如硅负极和锂金属负极搭配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实现超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仍然有很大的挑战,同时还存在着电池短路、燃烧爆炸、电解液泄漏等安全隐患。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制备的半固态电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由于原位聚合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原位聚合分为热聚合、光聚合和电化学聚合,其中原位热聚合成本低廉且操作简便,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原位热聚合一般是利用引发剂的热分解形成的自由基来引发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单体形成聚合物网络。目前传统的原位聚合工艺通常难以控制聚合反应以及聚合产物的聚合度,且电解质中残留的单体会在化成及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在负极侧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导致电池直流阻抗(dcr)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的质量: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0.02~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包括三硫代酯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包括含氟丙烯酸酯、含硼丙烯酸酯、含氰基丙烯酸酯、含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的质量: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0.02~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包括三硫代酯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解质预聚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包括含氟丙烯酸酯、含硼丙烯酸酯、含氰基丙烯酸酯、含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滔陈规伟冀亚娟赵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