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538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包括微泡发生器、液体驱动泵、气瓶、反应水槽、连接管道及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微泡发生器包括流体通道和通道内的流场结构;所述流体通道包括收缩段、气体入口通道、喉管、扩散段和混合段,所述流场结构由两组流场结构组成,依次交替设置在混合段通道内。一组为开有阵列孔的椭圆柱形,另一组为螺旋形。微泡发生器内置的组合流场结构能够改变流体的流速与方向,一种增加沿通道方向的涡流,一种可使流体在垂直通道方向形成完整的涡流且流速较为均匀。二者组合可在管道内带来更多的扰动,有效增加微泡发生器内各个方向的涡流,抑制气泡在混合段的汇聚,维持理想的气泡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反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1、气液反应装置广泛应用于油井开采、气体回收和污水处理等工业方面。由于气体和液体的密度差异大,欲使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分散在液体中,仅仅依靠自身的扩散以及对流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借助一定的结构强化气液之间的对流,使流体被打散并重新排列,才有可能实现混合。通过微界面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是强化气液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的气液分散微界面强化方式分为微液滴和微气泡两种。

2、在工业废水处理等应用中,需要在较高的液体流速下产生小气泡来增加气液分散界面,以此在保证处理废液量的前提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进而节能减碳。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和传质效率低等缺点,迫切需要传质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产生尺寸更小的气泡以强化气液的混合与传质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

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泡发生器(1)、液体驱动泵(2)、气瓶(3)和反应水槽(5),所述液体驱动泵(2)和气瓶(3)连接微泡发生器(1)分别通入液体和气体,所述微泡发生器(1)连接反应水槽(5)通入混合气液进行反应,所述微泡发生器(1)中至少设有两对流场结构,其中一对流场结构相对于微泡发生器(1)内壁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发生器(1)包括文丘里型流体通道(11),所述流体通道(11)内设有多组流场结构,所述流场结构包括第一流场结构(12)和第二流场结构(13),第一流场结构(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泡发生器(1)、液体驱动泵(2)、气瓶(3)和反应水槽(5),所述液体驱动泵(2)和气瓶(3)连接微泡发生器(1)分别通入液体和气体,所述微泡发生器(1)连接反应水槽(5)通入混合气液进行反应,所述微泡发生器(1)中至少设有两对流场结构,其中一对流场结构相对于微泡发生器(1)内壁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发生器(1)包括文丘里型流体通道(11),所述流体通道(11)内设有多组流场结构,所述流场结构包括第一流场结构(12)和第二流场结构(13),第一流场结构(12)和第二流场结构(13)依次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型流体通道(11)包括收缩段(111)、喉管(112)、扩散段(114)和混合段(115),所述喉管(112)连接气体入口通道(113),混合段(115)中设有第一流场结构(12)和第二流场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场结构(12)为椭圆柱形流场结构,所述第二流场结构(13)为螺旋形流场结构;所述第一流场结构(12)倾斜连接流体通道(11),相邻第一流场结构(12)的中轴线与流体通道(11)中轴线产生的夹角互补,相邻第二流场结构(13)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含组合流场结构的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场结构(12)厚度为5-15mm,相邻的第一流场结构(12)间隔为5-20mm,与通道内壁的夹角为20-160°,数量为0-24个,成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李超赵双飞黄洪宇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