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357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夹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包括基座,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双向螺纹轴和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双向螺纹轴与基座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座、稳定机构和调节机构等结构的设计,通过第一双向螺纹轴的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座同步反向移动,贴合板与燕尾槽的斜边进行接触挤压并逐渐倾斜至与燕尾槽的斜边倾斜度相同,两个滑动座的继续相背移动,就会使贴合板与燕尾槽斜边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并且伴随着第一活塞柱的逐渐缩短,滑动块会在压力作用下向远离贴合板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弹簧,在反作用力下,贴合板与燕尾槽斜边之间更加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夹具,具体是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


技术介绍

1、燕尾夹具是一种用于固定或支撑物体的工具,它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燕尾形状的槽口,可以与相应的部件配合使用。燕尾夹具的设计使得它在机械加工、装配或者其他需要精确定位和固定的场合中非常有用,它可以确保被夹持的部件在三个维度上都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也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持,减少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2、现有的燕尾夹具在使用时一般是先在工件底部铣出与夹具相适配的凹槽,随后把夹具与工件相对接,最后对燕尾夹具上的夹紧装置进行调节锁紧,实现对工件的固定。但是,在对工件底部的燕尾槽进行铣出时,若燕尾槽边缘的斜度存在误差,就会导致在固定时夹紧装置与工件底部燕尾槽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使得固定效果变差,进而导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容易产生误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工件底部凹槽边缘的斜度存在误差,就会导致在固定时夹紧装置与工件底部燕尾槽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使得固定效果变差,进而导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容易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202)固定安装于第一双向螺纹轴(201)的表面且位于固定座(301)的内部,所述第一双向螺纹轴(201)与固定座(30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02)与固定座(3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303)固定安装于连接柱(302)的底部且与第一斜齿轮(202)啮合,所述第三斜齿轮(304)固定安装于连接柱(302)的顶部且与第四斜齿轮(402)啮合,所述限位挡块(305)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202)固定安装于第一双向螺纹轴(201)的表面且位于固定座(301)的内部,所述第一双向螺纹轴(201)与固定座(30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02)与固定座(3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303)固定安装于连接柱(302)的底部且与第一斜齿轮(202)啮合,所述第三斜齿轮(304)固定安装于连接柱(302)的顶部且与第四斜齿轮(402)啮合,所述限位挡块(305)固定安装于固定座(30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斜齿轮(402)固定安装于第二双向螺纹轴(403)的表面,所述第二双向螺纹轴(403)转动连接于定位外壳(401)的内部,所述活动块(404)滑动连接于定位外壳(401)的两端且与第二双向螺纹轴(403)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组件(405)固定安装于定位外壳(40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燕尾夹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602)与固定外壳(601)活塞连接,所述定位柱(603)贯穿滑动块(602)位于固定外壳(601)外侧的一端,所述定位柱(603)与固定外壳(60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04)活动套接于定位柱(603)的表面且其一端与滑动块(602)接触。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鹏王飞杨进军聂明易传伟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蓬达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