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490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6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壳体左侧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冷媒组件,所述冷媒组件固定连接于壳体顶部;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流通组件,所述流通组件固定连接于壳体左侧。该高效换热器,冷媒组件能够保证换热器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且防止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流体与外部环境产生换热。流通组件使得换热流体的流速减慢,且延长了换热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流动时间,进行充分的换热,扩大了换热流体与冷媒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在保证换热流通管呈S型固定外,使得换热器造型整体规整,便于搬动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为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2、根据专利cn208075627u一种s型换热器,筒体、传热管束和管程接头,筒体为两端开口的机构,筒体两端侧壁上分别设有接管进口和接管出口,接管进口和接管出口与筒体的内腔连通;传热管束包括若干个传热管,传热管内设有泡沫金属,泡沫金属与传热管匹配并固定连接在传热管内;管程接头上设有与传热管束匹配的管孔;管程接头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两端,传热管束设置在筒体的内腔,且传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管孔密封连接,通过在传热管束中设置泡沫金属,降低了流体的流速,从而增加了流体在传热管束中的热交换时间,进而大大增加了两种流体的热交换效率,减小了热量的流失。

3、该专利中换热器整个造型呈s型,表面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较大,在换热过程中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外部换热,且整体上体积较大不易进行运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2),所述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组件(21)包括进流体管(211),所述进流体管(211)固定连接于壳体(1)顶部左侧,所述壳体(1)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温层(212),所述保温层(212)表面固定连接有防腐层(213),所述防腐层(213)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5),所述固定板(215)顶部开设有通流体孔(2151),所述壳体(1)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流体管(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2),所述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组件(21)包括进流体管(211),所述进流体管(211)固定连接于壳体(1)顶部左侧,所述壳体(1)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温层(212),所述保温层(212)表面固定连接有防腐层(213),所述防腐层(213)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5),所述固定板(215)顶部开设有通流体孔(2151),所述壳体(1)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流体管(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组件(31)包括进换热流体管(3111),所述进换热流体管(3111)固定连接于壳体(1)左侧,所述进换热流体管(3111)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换热流体腔(311),所述第一储换热流体腔(311)底部固定连接有换热流体管(313),所述换热流体管(313)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板(314),所述换热流体管(31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换热流体腔(312),所述第二储换热流体腔(312)顶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
申请(专利权)人:滕州市匠工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