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482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包括支撑架、上支撑框架与下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下支撑框架与上支撑框架之间,所述上支撑框架位于下支撑框架的上方位置,所述下支撑框架上活动设置有下担架,所述上支撑框架上活动设置有上担架,上支撑框架的内侧安装有支脚,支脚与上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下支撑框架与上支撑框架上均设置有伸缩机构,上担架的外侧设置有上面板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具备同时运送2名卧姿伤病员或3名坐姿伤病员的功能,担架装载平台设置通用制式担架安装接口,双层担架支架设置长翻椅展开状态时的安装接口,可以更好的进行翻转与伸缩调节,可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担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


技术介绍

1、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是一种进行病员运输的支撑设备,双层担架支架具有运载卧姿伤员和坐姿伤病员的功能,主要适配于急救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2、现有的急救车内担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急救车内担架结构较为单一,一次性只能运送一名伤员,效率较差,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不能很方便快速的对担架进行调节,给实际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具备同时运送2名卧姿伤病员或3名坐姿伤病员的功能,担架装载平台设置通用制式担架安装接口,双层担架支架设置长翻椅展开状态时的安装接口,可以更好的进行翻转与伸缩调节,可靠性更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包括支撑架、上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包括支撑架(1)、上支撑框架(4)与下支撑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设置在下支撑框架(10)与上支撑框架(4)之间,所述上支撑框架(4)位于下支撑框架(10)的上方位置,所述下支撑框架(10)上活动设置有下担架(11),所述上支撑框架(4)上活动设置有上担架(3),所述上支撑框架(4)的内侧安装有支脚(8),所述支脚(8)与上支撑框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下支撑框架(10)与上支撑框架(4)上均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上担架(3)的外侧设置有上面板锁(2),所述下担架(11)的外侧设置有下面板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包括支撑架(1)、上支撑框架(4)与下支撑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设置在下支撑框架(10)与上支撑框架(4)之间,所述上支撑框架(4)位于下支撑框架(10)的上方位置,所述下支撑框架(10)上活动设置有下担架(11),所述上支撑框架(4)上活动设置有上担架(3),所述上支撑框架(4)的内侧安装有支脚(8),所述支脚(8)与上支撑框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下支撑框架(10)与上支撑框架(4)上均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上担架(3)的外侧设置有上面板锁(2),所述下担架(11)的外侧设置有下面板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8)与上支撑框架(4)之间的翻转机构设置有第一插销(5)、气弹簧(6)、执行机构(7)和第二插销(9),所述执行机构(7)连接支脚(8)的外侧,所述气弹簧(6)连接上支撑框架(4)的外侧,所述执行机构(7)与支脚(8)之间连接第二插销(9),所述上支撑框架(4)与气弹簧(6)之间连接第一插销(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内的双层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框架(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皆胜范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文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