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线轮主体,尤其涉及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 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巻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 在渔线缠绕姿态(收线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 从渔线放线姿态回J渔线缠绕姿态。
技术介绍
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巻线用的巻线筒、转子,其中,渔线轮主体具有可安装在钓竿上的钓竿安装座部;巻线筒以可相对 于渔线轮主体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上;转子以可转动的方式安 装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将渔线缠绕到巻线筒上。渔线轮主体具有 框体部和盖体部,其中,框体部具有用于安装转子的旋转机构等各 种机构的才几构收纳空间,盖体部用于覆盖才几构收纳空间。转子上安装有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 线导臂。转子具有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 子臂的顶端安装有渔线导臂。渔线导臂具有第一导臂支承部件、第 二导臂支承部件以及导臂体,其中,第一导臂支承部件以可相对于 第一转子臂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其顶端,且第一导臂支承部件的顶端 具有用于引导渔线的导线用辊;第二导臂支承部件以可相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框体部,其具有:圆筒部,其被以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心同心的方式设置在前部;第一凸缘部,其被以与所述圆筒部同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部后部,并大致呈半圆形;机构收纳空间,其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后方, 盖体部,其能以覆盖所述机构收纳空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凸缘部,该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6-15 2007-1583231.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框体部,其具有圆筒部,其被以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心同心的方式设置在前部;第一凸缘部,其被以与所述圆筒部同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部后部,并大致呈半圆形;机构收纳空间,其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后方,盖体部,其能以覆盖所述机构收纳空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凸缘部,该第二凸缘部隔着间隙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后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一起形成圆形,竿安装座,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部和所述盖体部中任何一方上,复位部件,其用于使所述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并能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复位部件具有突出部和板状的配置部,其中,配置部可配置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突出部从所述配置部沿所述转子的渔线缠绕方向突出形成到可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冈宏一,菅原谦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