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463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泥浆收集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有两根,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端点相互组合并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放置在支撑梁上,泥浆收集组件连接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且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泥浆收集组件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装置中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整体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使其构成临时性支撑结构,进而使其能够快速支撑在支撑梁上,并通过挂钩和挂耳的设置使收集编织袋能够快速挂扣在矩形框架机构底部,使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收集编织袋之间,避免泥浆飞溅,且同时通过收集编织袋将泥浆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浆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1、深基坑工程中,为防止土方挖土基坑垮塌,会施工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但内支撑为临时性结构,需要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拆除,城市内为防止扰民,常用最环保的拆撑方式是绳锯拆撑,在绳锯拆撑过程中,需要用水进行冷却绳锯和将切削的水泥浆带走,容易造成拆撑绳锯切割时的泥浆直接四处流淌,污染楼板和后浇带等场地,后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进行清理,此时则需要使用相应的装置将对泥浆进行处理。

2、然而现有的泥浆处理装置大多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在公开号cn113846736a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支撑梁拆除的泥浆收集装置及其方法中,其虽然弥补了支撑梁拆除的泥浆无法收集的问题,从细节上保证后期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改善支撑梁拆除后工地呈现脏乱差的现象,但其一般需要放置在平面上进行使用,而对于绳锯拆成过程中,其切割缝并不位于平面内,该装置与切割缝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导致泥浆仍会飞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泥浆收集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有两根,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端点相互组合并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放置在支撑梁上,泥浆收集组件连接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且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泥浆收集组件之间;

4、泥浆收集组件包括挂钩、收集编织袋和挂耳;

5、挂耳固定在收集编织袋的顶部四角处,挂钩固定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两端,挂耳连接在挂钩上,且收集编织袋位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的底部。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收集编织袋由间距200mm两层编织袋组成,内编织袋为涤纶滤布材料,外编织袋为隔水篷布和帆布组成。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收集编织袋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内部空腔与收集编织袋贯通。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出水管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纹旋拧连接有密封盖。

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螺孔,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栓,且锁定螺栓旋拧连接在螺孔内。

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对称固定有定位圈,定位圈内设置有膨胀螺钉,并在膨胀螺钉上套设有膨胀套筒和垫片,且膨胀螺钉、膨胀套筒锁定在外部支撑梁内。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在本装置中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整体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使其构成临时性支撑结构,进而使其能够快速支撑在支撑梁上,并通过挂钩和挂耳的设置使收集编织袋能够快速挂扣在矩形框架机构底部,使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收集编织袋之间,避免泥浆飞溅,且同时通过收集编织袋将泥浆进行收集,不污染楼板及后浇带,通过将收集编织袋设置为双层结构,进而提高收集编织袋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出水管的设置使收集编织袋内部的泥浆能够被快速排出,方便泥浆场内归堆,场外泥浆外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泥浆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分别设置有两根,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的端点相互组合并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放置在支撑梁上,所述泥浆收集组件连接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且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泥浆收集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编织袋(5)由间距200mm两层编织袋组成,内编织袋为涤纶滤布材料,外编织袋为隔水篷布和帆布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编织袋(5)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的内部空腔与收集编织袋(5)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纹旋拧连接有密封盖(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设置有螺孔(9),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栓(3),且锁定螺栓(3)旋拧连接在螺孔(9)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两端对称固定有定位圈(10),定位圈(10)内设置有膨胀螺钉(11),并在膨胀螺钉(11)上套设有膨胀套筒(12)和垫片(13),且膨胀螺钉(11)、膨胀套筒(12)锁定在外部支撑梁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泥浆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分别设置有两根,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的端点相互组合并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放置在支撑梁上,所述泥浆收集组件连接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且切割缝位于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泥浆收集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编织袋(5)由间距200mm两层编织袋组成,内编织袋为涤纶滤布材料,外编织袋为隔水篷布和帆布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撑泥浆处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编织袋(5)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的内部空腔与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安石跃忽智敏李超贺浩童威吴迪周长鹏陈明胡俊胡福龙曹玉飞周庆熊允政杨万雄尉珍瑞张勇德刘碧亮谢海洋雷龙付玲玲徐悦涵陈宇余娇张敏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