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452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环,且缓冲环的上下两端与机器人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机器人壳体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偏移机构,偏移机构包括限制外壳,限制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弹簧,滑块远离机器人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收纳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滑块在限制外壳内滑动,就能使偏移板转向,也就带动机器人转向,减少损坏,在滑块滑动时,第一挤压弹簧增加滑块在限制外壳内缓冲,避免损坏,偏移板没有力的挤压之后,偏移板受到第一限制弹簧限制会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


技术介绍

1、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都需要智能机器人参与、这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也越来越频繁。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智能机器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2、在室外使用时,面对不同的环境,一般都是控制智能机器人改变运动方向进行规避,通过单一传感器的测量来检测是否存在阻碍物,但是不能应对冲撞跌落等突发情况,没有辅助支撑装置等来支撑或者保护,在室内使用时,除了要考虑保护机器人本身,也要考虑到家里有宠物或小孩会受伤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包括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环(4),且所述缓冲环(4)的上下两端与机器人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偏移机构(5),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防撞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09)包括第一收纳凹槽(5091),所述第一收纳凹槽(509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壳(5092),所述支撑壳(509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环(4),且所述缓冲环(4)的上下两端与机器人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偏移机构(5),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防撞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09)包括第一收纳凹槽(5091),所述第一收纳凹槽(509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壳(5092),所述支撑壳(509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弹簧(5093),所述第二挤压弹簧(509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柱(50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柱(509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球(5097),所述转动球(509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爪(5098),所述支撑连柱(509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095),所述第一支撑杆(5095)远离支撑连柱(509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509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撞防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固定块(207),所述固定块(207)的相对侧转动连接有转板(203),所述转板(203)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202),所述转板(203)远离固定块(20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01),所述固定块(207)远离机器人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4),所述固定块(207)远离转板(203)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柱(206),所述伸缩柱(206)远离机器人壳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05)。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鹏高维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金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