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烘干后的斜型筒染纱筒进行压纱的压纱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经过烘干后的筒染纱筒,在后道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纱线断头现象。大多数企业选择采用各种平滑剂、柔软剂来改善筒染纱断头的问题,但是效果均不显著,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产品产量、质量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能够分别对筒染纱筒的内层纱及中层纱进行压纱,减少纱与纱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断纱情况。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包括:
3、传送装置和压纱装置,传送装置将斜型筒染纱筒从上料区经压纱装置后传送至下料区;其特征在于,
4、传送装置上均匀布设多个控管定位件,用于定位斜型筒染纱筒,各控管定位件沿传送方向以间隔距离h1固定设于传送装置上;
5、压纱装置垂直设于传送装置上方,向下作压纱运动,包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为包括2组链轮和与链轮联动的链板传输带,链板传输带上相邻的固定点位之间的距离等于间隔距离H1,H1距离范围为:斜型筒染纱筒大头外径<H1≤斜型筒染纱筒大头外径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定位件包括同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定位控管头、内层纱压纱圈和中层纱压纱板,中层纱压纱板与定位底座连接,定位底座与传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中层纱压纱板的外径小于斜型筒染纱筒小头端外径,其内径与内层纱压纱圈外径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为包括2组链轮和与链轮联动的链板传输带,链板传输带上相邻的固定点位之间的距离等于间隔距离h1,h1距离范围为:斜型筒染纱筒大头外径<h1≤斜型筒染纱筒大头外径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定位件包括同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定位控管头、内层纱压纱圈和中层纱压纱板,中层纱压纱板与定位底座连接,定位底座与传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中层纱压纱板的外径小于斜型筒染纱筒小头端外径,其内径与内层纱压纱圈外径匹配,内层纱压纱圈的内径大于筒染纱管小头端外径1-2mm,径向壁厚为3-15mm,定位控管头的最大外径小于筒染纱管小头端内径1-2mm,内层纱压纱圈的上表面超出中层纱压纱板上表面5-10mm,定位控管头上的柱体段超出内层纱压纱圈的上表面的距离为h2,所述h2的范围为:筒染纱管小头端内部半径≤h2≤筒染纱管小头端内部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气缸带动内层压纱件整体朝下作往复移动,所述内层压纱件包括同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控管头和内层压纱圈,第一控管头的结构与筒染纱管大头端内部结构相匹配,且匹配段的第一控管头的外径始终小于筒染纱管大头端内径1-2mm,所述内层压纱圈的外表面由外向轴心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坡面,其最窄圈口的内径大于筒染纱管大头端外径1-2mm,初始接触纱层的径向壁厚为2-6mm,用于对斜型筒染纱筒内层纱进行压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气缸带动中层压纱件整体朝下作往复移动,所述中层压纱件同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二控管头和中层压纱板,第二控管头的结构与筒染纱管大头端内部结构相匹配,且匹配段的第二控管头的外径始终小于筒染纱管大头端内径1-2mm,中层压纱板是平面压纱板,其外径小于斜型筒染纱筒大头端外径,其内径大于筒染纱管大头外径10-30mm。
6.根据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斜型筒染纱筒压纱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明,周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巨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