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364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上瓶盖、瓶体、内瓶体、整体瓶盖,其特征在于整体瓶盖表面设置有多个进虫孔洞,并与表面布满释放孔的诱芯桶柱连接,诱芯设置在与整体瓶盖相连接的诱芯桶柱内,水果图片放置在透光性好的瓶体内,食物诱剂存放在与诱芯桶柱相连接的内瓶体中,它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能充分发挥引诱物、视觉水果图片的视觉引诱和与嗅觉的协同作用,以及光源的作用诱杀害虫,同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非常简便,成本低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利用果蝇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诱杀果实蝇害虫的装置,属害虫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果实蝇属双翅目的果蝇(Drosophilidae)和实蝇科(Tephritidae)昆虫,果实蝇分布广泛,可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如杨梅、芒果、木瓜、黄瓜等,使种植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果实蝇是内、外检疫对象,而且是在不能施用化学农药的阶段为害严重,并影响产后储运和保鲜。但采用药剂喷杀,虽然杀了果实蝇,但同时也毒杀了天敌,还有农药残留。由于已进入成熟采收季节,成熟时间短,喷施农药后将直接影响果实的安全性。由于检疫制度的失败,近几年我国的桔小实蝇、桔大实蝇、瓜实蝇等果实蝇危害十分严重,并迅速扩大受害区域,因此开发高效的防治技术已十分迫切。果实蝇的防治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1)繁殖率高,果实蝇的世代历期短、繁殖速度快;2)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强;3)多为杂食性,为害的植物种类及寄主繁多,分布范围广,转主危害频繁。3)实蝇和果蝇的发育温度低。果实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气温超过10℃时,就可见到果实蝇成虫的活动。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一个世代历期仅4~7天。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时并存。5)飞翔能力强,地中海实蝇的飞行距离达3212公里。 化学信息素防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或果实、对环境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等优势。因此,通过开发高引诱活性的化学信息素诱杀是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天敌的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的重要前提。而诱杀技术中,除引诱物活性是基础外,诱捕器的效率也颇为关键。 同时,在果实蝇搜寻寄主食料的过程中,在远距离,成熟水果的气味启动并引诱蝇成虫飞向目标,同时,果实蝇的一些聚集信息素或性信息素起协同引诱作用。在近距离,水果的颜色、形状、反光度等起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其着落目标物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所以,在人工设计的诱捕器中如果没有这些视觉因素,就会显著减少诱捕效率,增加逃逸的数量。 近年来,已有不少果蝇的诱杀装置的专利技术,包括多种有果蝇逃逸的诱捕装置,如“诱蝇器”(专利申请号93108576.4),“蚊蝇诱捕器”(专利申请号99225349.7),果蝇诱杀瓶(专利申请号02249655.6)、“瓜果蝇诱捕器的防脱逃装置”(专利申请号03242521.x),“果蝇诱捕器”(专利申请号200510200197.4)等。 结合这些原因,我们根据这几年的研究成果,设计了结合视觉和嗅觉,并且,充分考虑了昆虫聚集信息素与水果气味之间的差异,而设计了一种新型果实蝇诱捕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它充分利用视觉和嗅觉信息对果实蝇的协同引诱作用,提高果实蝇进入诱捕器的比率,克服了现有果实蝇诱捕装置技术的不足之处,结构设计简单、零件少、成本低、诱捕性能好。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诱芯、瓶体、连接瓶体的整体瓶盖、与整体瓶盖相连的上瓶盖、内瓶体,其特征在于 水果图片,放置在瓶体内; 诱芯,设置在与整体瓶盖相连接的诱芯桶柱内; 食物诱剂,设置在与诱芯桶柱相配合的内瓶体中; 作为改进,所述的瓶体,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 作为改进,所述的整体瓶盖表面设置有多个进虫孔洞,进虫孔洞在整体瓶盖表面呈圆形排列,对应地,表面开有释放孔的诱芯桶柱设置在整体瓶盖圆形中间。 作为改进,所述的进虫孔洞开口为正方形或圆形,进虫孔洞的外向开口直径为0.8-1.2cm内。 作为改进,所述的诱芯桶柱成型在整体瓶盖上,使诱芯桶柱和整体瓶盖形成一整体件。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瓶盖、整体瓶盖和内瓶体在瓶体的两端是对称布置的。 作为改进,所述的瓶体和整体瓶盖的相邻底面边缘具有等间距分布螺旋螺刻,整体瓶盖和上瓶盖通过等间距分布螺旋螺刻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瓶盖和整体瓶盖的内、外表面均为黄色、橘黄色、红色、黑色或绿色表面。 最后,所述的上瓶盖的顶部设有便于挂钩使用的吊耳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能充分发挥引诱物和视觉水果图片的视觉假象作用,达到协同诱杀害虫的目的,同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非常简便,成本低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果实蝇诱捕器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果实蝇诱捕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诱芯、瓶体3、连接瓶体3的整体瓶盖2、与整体瓶盖2相连的上瓶盖1;上瓶盖1和整体瓶盖2的内、外表面均为均为黄色、桔黄色、红色或黑色或绿色表面或其他果实蝇喜欢的颜色,可以根据目标害虫对颜色的趋性选定,发挥颜色与性诱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诱捕效果,而瓶体1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以充分发挥光诱引效果,瓶体3里面还设置有各种的水果图片9,水果图片9容易被果实蝇发现,充分发挥水果图片9的视觉效果,而且视觉效果特佳,透光性好的瓶体3也可作为诱捕害虫的接收桶;上瓶盖1的顶部设有吊耳孔5,便于挂钩使用;整体瓶盖2表面设置有多个进虫孔洞4,进虫孔洞4在整体瓶盖2表面呈圆形排列,进虫孔洞4开口为正方形或圆形,进虫孔洞4的外向开口直径在0.8-1.2cm范围里,对应地,表面开有释放孔8的诱芯桶柱6设置在整体瓶盖2圆形中间,整体瓶盖2与诱芯桶柱6通过塑料成型工艺做成一体件,整体瓶盖2在诱芯桶柱6上的开口周边与上瓶盖1的下部的连接周边连接,这样上瓶盖1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整体瓶盖2上,并方便在诱芯桶柱6中安装诱芯,诱芯可以为任何害虫的性信息素或其他植物源等引诱物,例如引诱稻纵卷叶螟雄蛾的性信息素,也可以是其他引诱物;诱芯桶柱6下端套有带透气孔的内瓶体7,内瓶体7内存放有食物诱剂;瓶体3和整体瓶盖2的相邻底面边缘具有等间距分布螺旋螺刻,整体瓶盖2和上瓶盖1通过等间距分布螺旋螺刻连接,以方便拆装和取出害虫;当然,上瓶盖1、整体瓶盖2和内瓶体7可以在瓶体3的两端是对称布置的,以提高诱捕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在果园或水果加工厂,放置一诱捕器,即可用于田间诱捕果实蝇成虫。远处的果实蝇成虫受到诱捕器中诱芯散发出的引诱剂的气味远距离引诱果实蝇,在近距离,黑色、黄色或者绿色的水果图片9视觉引诱在诱捕器中着落,接近诱捕器周围的果实蝇成虫受诱芯散发出的引诱剂的气味飞入进虫孔洞4中至瓶体3内侧。由于趋光性的作用,引诱入诱捕器的果实蝇成虫会往上下飞入透明的瓶体3内,由于进虫孔洞4设计合理性,使在瓶体3内的果实蝇成虫不能从进虫孔洞4里往外飞出。 表1.水果图形对果蝇引诱作用的差异(无引诱物) 表2.水果图形对果蝇引诱作用的差异(加了引诱物) 表3.实验室果蝇对杨梅等水果图片和引诱物反应的差异 表4.在杨梅上饲养的果蝇对杨梅等水果图片和引诱物反应的差异 权利要求1.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诱芯、瓶体、连接瓶体的整体瓶盖、与整体瓶盖相连的上瓶盖、内瓶体,其特征在于水果图片,放置在瓶体内;诱芯,设置在与整体瓶盖相连接的诱芯桶柱内;食物诱剂,存放在与诱芯桶柱相配合的内瓶体中;所述的瓶体,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实蝇诱捕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诱芯、瓶体、连接瓶体的整体瓶盖、与整体瓶盖相连的上瓶盖、内瓶体,其特征在于:水果图片,放置在瓶体内;诱芯,设置在与整体瓶盖相连接的诱芯桶柱内;食物诱剂,存放在与诱芯桶柱相配合的内瓶体中;所述的瓶体,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均黄德贵王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温州医学院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