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降水监测,具体涉及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降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分来源,降雨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植被带的空间分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约占陆地表面的1/3。森林冠层的生态水文功能首先体现在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调节。林冠层是大气降雨进入森林生态系统水文传输的第一道屏障。林冠层改变大气降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将降雨重新分配为冠层截留、树干径流和穿透降雨三个组分。其中对林间穿透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森林沉积物的形成机理和记录的古气候信息进行精确解译,林下穿透雨量的监测需要使用到翻斗式雨量计。
2、但是上述雨量计的开口处于敞开状态,树枝、树叶等杂物可能会由开口进入雨量计内部,堵塞雨量计,影响雨量计的正常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雨量计的开口处于敞开状态,树枝、树叶等杂物可能会由开口进入雨量计内部,堵塞雨量计,影响雨量计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雨量计本体和设置在雨量计本体上的清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本体包括底座(1)、防护筒(2)和集雨斗(3),所述防护筒(2)活动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集雨斗(3)设置在防护筒(2)的上端,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弹性网(4)和弹性条(41),所述弹性网(4)固定安装在集雨斗(3)的上端开口内,所述弹性条(41)安装在弹性网(4)的下端,所述弹性条(41)的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拉绳(42),所述集雨斗(3)上固定插接有中空弯折杆(31),所述拉绳(42)穿设在中空弯折杆(31)内,所述中空弯折杆(3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雨量计本体和设置在雨量计本体上的清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本体包括底座(1)、防护筒(2)和集雨斗(3),所述防护筒(2)活动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集雨斗(3)设置在防护筒(2)的上端,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弹性网(4)和弹性条(41),所述弹性网(4)固定安装在集雨斗(3)的上端开口内,所述弹性条(41)安装在弹性网(4)的下端,所述弹性条(41)的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拉绳(42),所述集雨斗(3)上固定插接有中空弯折杆(31),所述拉绳(42)穿设在中空弯折杆(31)内,所述中空弯折杆(3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32),所述集雨斗(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3),所述固定座(33)上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活动插接有活动杆(34),所述活动杆(34)的上端与拉伸弹簧(3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42)的下端穿过拉伸弹簧(32)与活动杆(34)相接,所述活动杆(3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l型座(341),所述l型座(34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342),所述第一楔形块(34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柱(343),所述固定柱(343)的端部贯穿l型座(341),所述固定柱(343)贯穿l型座(341)的一端设有限位端头,所述固定柱(343)于第一楔形块(342)与l型座(341)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在降雨时通过拉动第一楔形块(342)向下活动的驱动机构和在设定高度迫使第一楔形块(342)解除与驱动机构连接关系的拨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套筒(10),所述底座(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与套筒(10)相连通的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下穿透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本体还包括固定盘(11)、安装架(12)、翻斗(13)、控制器盒(14)和导雨仓(15),所述套筒(10)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柱,所述固定盘(11)固定安装在多个支柱上,所述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固定盘(11)上,所述翻斗(13)转动安装在安装架(12)中部,所述安装架(12)上固定安装有限制翻斗(13)转动角度的靠钉,所述翻斗(13)上设有单簧管,所述控制器盒(14)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2)上,所述集雨斗(3)设置在安装架(12)的上端,所述导雨仓(15)固定安装在固定盘(11)上,所述导雨仓(15)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贺雄,刘祖英,陈本文,薛沛沛,马正锐,薛兰兰,孟祥江,何邦亮,夏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