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351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首先采集柔直风场侧换流站母线电压和电流,再对功率、电压和电流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提取振荡功率序列和振荡电压电流序列,然后根据振荡功率序列确定是否投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及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根据振荡电压电流序列输入信号,附加阻尼控制器作用生成附加电压输出参考值,加入到风场侧柔直换流站控制器电压输出参考值中,利用风场侧柔直换流器的容量,产生与次同步电压反向的阻尼电压,注入与次同步电流反向的电流分量,等效在系统中串入正电阻,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阻抗重塑,抑制风机侧主导的振荡模态,抑制柔直侧换流器主导的振荡模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风电送出一般采用纯交流、纯直流或交直流混合输送方式。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由于交流电缆的无功充电效应,交流输电技术的经济优势逐渐减弱。为了适应风力发电的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based hvdc,vsc-hvdc)逐渐应用于大规模风电并网。然而,柔直换流器和风电机组之间存在控制相互作用引发宽频振荡的风险,会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如我国南汇、南澳等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调试或运行中出现了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振荡现象。此外,德国北海海上风电场经柔直送出borwin1工程中曾发生250-350hz的中频振荡现象。实际风电场经柔直并网工程的振荡可能带来电能质量问题,易引起风机停机、设备损坏。

2、风电-柔直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可以分为风机/柔直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和采用额外装置两类。然而,对于风电场、柔直系统等含有多变流器的应用场景,改变每台风机控制策略难以实现,而且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阻尼控制器包括高通滤波环节和相位补偿环节,所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uodq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通滤波环节相连,经高通滤波作用后与所述相位补偿环节相连,然后得到附加电压输出参考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柔直风场侧换流站输入功率PVSC-WF的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柔直风场侧换流站输入功率PVS...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阻尼控制器包括高通滤波环节和相位补偿环节,所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uodq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通滤波环节相连,经高通滤波作用后与所述相位补偿环节相连,然后得到附加电压输出参考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柔直风场侧换流站输入功率pvsc-wf的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柔直风场侧换流站输入功率pvsc-wf进行频谱分析,并根据谐波功率阈值pδ确定振荡功率序列和振荡电压电流序列,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振荡功率序列判断是否投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及确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根据所述振荡电压电流序列输入信号,步骤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宇波姜云龙韩少华史明明张宸宇袁晓冬王秀茹邱冬陈午森葛雪峰刘瑞煌缪惠宇肖小龙喻建瑜潘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