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347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在前防撞梁的两端配置有偏置碰撞导向块,在每根前纵梁的前端的外侧具有导向支撑面,偏置碰撞导向块的内侧表面为导向块斜面。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在碰撞物的作用下,前防撞梁的端部发生变形,大致以吸能盒的前端安装中心为中心点向后发生变形,偏置碰撞导向块会砸向导向支撑面,导向块斜面贴在导向支撑面上,从而给前纵梁以横向力或侧向力或Y向力,促使车身整体沿着受力方向移动,离开碰撞物,减少了车身与碰撞物硬性碰撞的时间,可有效避免因硬性碰撞而出现大角度甩尾,利于驾驶员维持基本的驾驶方向,提升了偏置碰撞性能和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汽车车身的前部具有前防撞梁,前防撞梁与前纵梁通过吸能盒连接。在正碰和偏置侧碰时,前防撞梁将碰撞力传递到吸能盒,由吸能盒变形吸收。

2、但是在偏置碰撞时,尤其是大约25%重叠量的小偏置碰撞工况下,乘客舱会遭遇强大的冲击,车辆与碰撞物发生硬性碰撞后,然后车身出现大角度甩尾,难以维持基本的驾驶方向,偏置碰撞性能还有待改善。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在偏置碰撞发生时,偏置碰撞导向块砸向导向支撑面,给前纵梁以侧向(y向)的力,促使车身整体沿着受力方向移动,离开碰撞物,减少了车身与碰撞物硬性碰撞的时间,可有效避免因硬性碰撞而出现大角度甩尾,利于驾驶员维持基本的驾驶方向,提升了偏置碰撞性能和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2、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前纵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前纵梁(1)、两个吸能盒(2)、一根前防撞梁(3)和两个偏置碰撞导向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置碰撞导向块(4)处于碰撞导向状态时,所述导向块斜面(41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的前端和所述前端安装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1,所述导向块斜面(411)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2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前纵梁(1)、两个吸能盒(2)、一根前防撞梁(3)和两个偏置碰撞导向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置碰撞导向块(4)处于碰撞导向状态时,所述导向块斜面(41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的前端和所述前端安装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1,所述导向块斜面(411)与所述导向支撑面(1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碰撞导向块(4)包括导向块本体(41)和一体连接在所述导向块本体(41)的前端的导向块连接端(42),所述导向块斜面(411)为所述导向块本体(41)的内侧表面,所述导向块连接端(42)的前侧具有连接端凹槽(4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纵梁与前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导向块本体(41)设在所述导向块连接端(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梅邸曙升赵春于鹤洋朱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