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343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包括鼻承、口承、供应单元和阀单元,鼻承被配置到用户的鼻部;口承被配置到用户的口部,使用户通过口承输出第一流体;供应单元用于储存第二流体,并且能够在外力驱动下将第二流体递送出鼻承;阀单元设置在连接口承和鼻承的流道中;初始状态下,阀单元截断流道并将供应单元锁止于第一位置;待第一流体的压力到达预设压力时,阀单元解除锁止使供应单元移动至第二位置并输出第二流体,同时流道导通使第一流体能够给予第二流体恒定的动力辅助。该流体递送装置通过设计蓄气腔并配以阀单元进行控制,使装置每次的吹力保持一致,从而提供恒定的动力辅助,保证药物能够达到预定的给药位置,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递送装置


技术介绍

1、

2、目前,应用与市场上的鼻腔给药装置多为单动力结构,这种单动力鼻腔给药装置在递送药物时,存在动力不足,药物无法深达病灶的问题。为解决药物递送深度的问题,公告号为cn 112999499 a的中国专利出示了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其通过设置借助用户输出的口吹气体来增强药物喷出的动力,以使药物达到预定的给药位置。

3、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不同用户输出的口吹气体的吹力不同,这导致药物递送至鼻部的深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对于儿童或老人而言,此类人群吹力较小,增强的动力不见得可以将药物达到预定的给药位置,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4、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对气流布局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流体递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递送装置,至少用于优化给药操作,改善药物递送的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包括:p>

4、鼻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蓄气腔(8),所述蓄气腔(8)设置有进口(81)和出口(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单元(6)具有两段偏转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8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面(83),所述出口(8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弧面(84)和第三弧面(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腔(8)还设置气孔(86),以使所述阀单元(6)在复位过程中,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蓄气腔(8),所述蓄气腔(8)设置有进口(81)和出口(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单元(6)具有两段偏转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8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面(83),所述出口(8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弧面(84)和第三弧面(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腔(8)还设置气孔(86),以使所述阀单元(6)在复位过程中,通过所述气孔(86)进气平衡所述蓄气腔(8)的内外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载机构(4),所述加载机构(4)事先被手动操作向所述供应单元(3)施加加载力,以在所述阀单元(6)解除锁止后驱使所述供应单元(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机构(4)包括第一筒(41),所述第一筒(41)套设在所述供应单元(3)的底部,所述第一筒(41)的顶部设置有锁舌(4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机构(4)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41)的中部设置有止挡(412),所述第二筒(4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421),所述止挡(412)与所述限位槽(421)滑动配合。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浩浩孙小元赵光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劢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