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爬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
技术介绍
1、空心薄壁墩由于自身特殊性,空心薄壁墩侧壁的内外表面都需要支设模板,以进行空心薄壁墩的混凝土浇筑。对于较高的空心薄壁墩,空心薄壁墩内部模板的吊装以及空心薄壁墩内部操作平台的搭建,还没有高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在空心薄壁墩施工过程中,普遍是在空心薄壁墩外部安装爬模系统,在爬模系统自带的操作平台上进行外模板的固定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而空心薄壁墩的内模通常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吊装,空心薄壁墩内部的操作平台则需要从空心薄壁墩内部的底端开始搭设架体,然后将操作平台安装在架体上,在施工过程中,空心薄壁墩每升高一个节段便需要在原有架体的上端继续搭设架体,以使空心薄壁墩内部的操作平台的高度与空心薄壁墩的施工高度相适应。所以在现有的对空心薄壁墩施工的方式中,需要频繁使用塔式起重机来吊装空心薄壁墩的内模以及吊运搭设架体需要的材料,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塔式起重机的频繁使用也增加了高空作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以解决在现有的对空心薄壁墩施工的方式中,需要频繁使用塔式起重机来吊装空心薄壁墩的内模以及吊运搭设架体需要的材料,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塔式起重机的频繁使用也增加了高空作业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空心薄壁墩一侧壁内表面的内爬模、设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外爬模
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爬模的第一杆体、以可沿所述第一杆体的轴心线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滑动部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滑动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爬模上部的第二杆体;所述拼板通过所述拉绳悬挂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体上。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球铰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所述第二杆体的所述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连接所述外爬模上部。
6、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柱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一端连通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架体系统的一端端面的孔道;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于所述孔道内,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外爬模的一端。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杆体和所述滑动柱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部。
8、进一步的,所述孔道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一端连通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架体系统的一端端面的第一孔段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孔段内;所述限位部包括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孔段内并将所述第二孔段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活塞、设于所述滑动柱上方且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水筒、一端连接所述容水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背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的第一水管、一端连接所述容水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背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的第二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水管上的第一阀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水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一腔体后固定连接所述活塞。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均为软管;所述限位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滑动柱上侧面的固定架、上端固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吊绳以及固设于所述吊绳下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容水筒的上端,所述吊绳的下端位于所述容水筒上端的中心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拉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下端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拼板。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2、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对空心薄壁墩进行施工时,不用使用塔式起重机来吊装空心薄壁墩的内模,在所述内爬模和所述外爬模搭设好后便不需要使用塔式起重机来吊运搭设架体的材料,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塔式起重机的使用频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能够降低高空作业风险。
1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空心薄壁墩一侧壁内表面的内爬模、设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外爬模以及连接所述内爬模上部和所述外爬模上部且沿所述侧壁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内爬模包括模板系统、架体系统、埋件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多块拼板,所述拼板通过拉绳悬挂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下方,多块所述拼板组拼后形成与所述侧壁相适配的内模板,所述架体系统上设有操作平台;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和所述外爬模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爬模的第一杆体、以可沿所述第一杆体的轴心线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滑动部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滑动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爬模上部的第二杆体;所述拼板通过所述拉绳悬挂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球铰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所述第二杆体的所述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连接所述外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柱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一端连通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架体系统的一端端面的孔道;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于所述孔道内,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外爬模的一端。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杆体和所述滑动柱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部。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一端连通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架体系统的一端端面的第一孔段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孔段内;所述限位部包括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孔段内并将所述第二孔段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活塞、设于所述滑动柱上方且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水筒、一端连接所述容水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背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的第一水管、一端连接所述容水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背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的第二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水管上的第一阀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水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一腔体后固定连接所述活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均为软管;所述限位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滑动柱上侧面的固定架、上端固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吊绳以及固设于所述吊绳下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容水筒的上端,所述吊绳的下端位于所述容水筒上端的中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拉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下端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拼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空心薄壁墩一侧壁内表面的内爬模、设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外爬模以及连接所述内爬模上部和所述外爬模上部且沿所述侧壁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内爬模包括模板系统、架体系统、埋件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多块拼板,所述拼板通过拉绳悬挂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下方,多块所述拼板组拼后形成与所述侧壁相适配的内模板,所述架体系统上设有操作平台;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和所述外爬模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外爬模的第一杆体、以可沿所述第一杆体的轴心线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滑动部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滑动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爬模上部的第二杆体;所述拼板通过所述拉绳悬挂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球铰连接所述架体系统上部,所述第二杆体的所述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连接所述外爬模上部。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柱以及设于所述滑动柱内且一端连通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架体系统的一端端面的孔道;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于所述孔道内,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的朝向所述外爬模的一端。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心薄壁墩施工的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象煜,吴海兵,钱毅,张鑫,毕静刚,周斌科,苗超杰,付抗,胡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