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073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木质素降解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其保藏号为CGMCC No.4087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在生产漆酶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从野外淡水环境分离到一种新的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物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该菌株具有漆酶活性,可用于木质素降解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分离,具体涉及一株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chishuiense 20cs1-13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麻球腔菌属byssosphaeria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黑素瘤菌,是cooke于1879年建立的,以byssosphaeria schiedermayeriana作为模式种。迄今为止该种在speciesfungorum上共记录了42个物种名称,其中大多数为早期报道的分类单元,由于缺少相关资料,能获得证据的形态种有26个,且其中仅有少数物种具有分子数据证据。该类群的物种大多腐生在剥皮的木材、掉落的树枝的树皮、老革质的叶子、叶柄和被子植物的果皮上,具有核毛壳类的无性腔孢(kirk等,2001)。有性型的主要特征为子囊壳假鞘,浅表,单生或更常见群居,有微小的圆形、钝的或平的小孔;毛孔区域呈浅色、橙色或红色;表面带有依赖的菌丝附属物,与下面的下托融合;子囊二囊状,拉长到棒状,有柄;钩状小梁假副骨;子囊孢子椭圆形到纺锤形,末端锐尖或钝,对称,透明,浅红棕色或清棕色,有隔膜,通常带有粘液鞘或附属物(barr 198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其保藏号为CGMCCNo.40875。

2.权利要求1所述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在生产漆酶中的用途。

3.权利要求1所述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在降解木质素中的用途。

4.一种含漆酶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20CS1-13、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其保藏号为cgmccno.40875。

2.权利要求1所述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在生产漆酶中的用途。

3.权利要求1所述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 20cs1-13在降解木质素中的用途。

4.一种含漆酶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赤水麻球腔菌byssosphaeria chishuiense2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玲玲陈娅娅芶久兰顾小凤魏全全张萌刘作易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