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诚根专利>正文

一种节水型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018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型蛙池,主要包括产卵区,成蛙区,孵化变态区,产卵区由长方形沟渠构成,产卵区通过渠壁与成蛙区相连,产卵区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产卵区的出水口与成蛙区的进水口相连,成蛙区由S形沟渠构成,孵化变态区由至少一个孵化变态池组成,成蛙区的出水口与孵化变态池的入水口连接,孵化变态池设有排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为石蛙提供接近原生态的生长环境,有利其栖息、繁殖与生长;蛙池用水“一进一出”,不但节约用水,且水量集中、排污效果好;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应水源紧缺地区,为促进石蛙规模化养殖、加快石蛙产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蛙池,更具体说,它涉及一种节水型蛙池
技术介绍
石蛙俗称石鸡,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肉 质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等多种功 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日益增长;而因野生资源几乎枯竭,市场有价无货、 供不应求。开发石蛙资源是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的新举措、开发非粮食物的重要项目,既为发 展农村经济、农民就地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又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有效防止野生资源枯竭、 优化生态环境,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是石蛙的人工养殖非常困难,存活率 低,成本高,现有技术的养殖手段耗水量大,容易造成污染,难以规模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省工省时,成本低且节约用水, 无污染的节水型蛙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水型蛙池,主要包括产卵区,成 蛙区,孵化变态区,产卵区由长方形沟渠构成,产卵区通过渠壁与成蛙区相连,产卵区的一 端与进水管相连,产卵区的出水口与成蛙区的进水口相连,成蛙区由S形沟渠构成,孵化变 态区由至少一个孵化变态池组成,成蛙区的出水口与孵化变态池的入水口连接,孵化变态 池设有排水口。作为优选所述的成蛙区和产卵区设有围墙与孵化变态区相分隔。作为优选所述的成蛙区、产卵区和孵化变态区的出水口均设有拦污栅。作为优选所述的成蛙区、产卵区和孵化变态区架设有钢架大棚,顶部覆盖遮阳 网。作为优选所述的成蛙区的S形沟渠上设有盖板石穴。作为优选所述的成蛙区的S形沟渠两边设有便于管理人员操作行走、投喂活饵 的陆地。作为优选所述孵化变态区由两排共六块孵化变态池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为石蛙提供接近原生态的生长环境,有利其栖息、繁殖与生 长;蛙池用水“一进一出”,不但节约用水,且水量集中、排污效果好;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 度、节省人力物力。本技术尤其适应水源紧缺地区,为促进石蛙规模化养殖、加快石蛙 产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产卵区1,成蛙区2,孵化变态区3,围墙4,遮阳网5,S形沟渠6,陆地7, 盖板石穴8,孵化变态池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 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技术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技术将涵盖可 包含在有附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参见图1至图3,这里介绍的节水型蛙池一般用于石蛙养殖,然而应知道,本专利技术 也可用于其它蛙类的养殖等。这种节水型蛙池,封闭的围墙4内,主要包括产卵区1、成蛙 区2和孵化变态区3。所述的产卵区1和成蛙区2作为一个区域,孵化变态区3作为一个区 域,两个区域之间通过围墙4分隔。产卵区1面积5. 5m2,长宽为11. OmXO. 5m,产卵区1由长方形沟渠构成,沟深0. 4m, 水深0. 2m ;水从产卵区1 一端的进水管进入,出水流入成蛙区2。由于产卵区1通过渠壁与 成蛙区2相连,成蛙自动进入产卵区1抱对交配、产卵后返回成蛙区2。成蛙区2面积231m2,长宽为21. OmX 11. 0m, S形沟渠6总长58. Om,各段分别长 18. Om,2. 0m、18. Om,2. 0m、18. Om,沟宽 1. 8m,沟深 0. 4m,水深 0. Im 至 0. 2m,进水与出水相差 0. 15m。成蛙区2的S形沟渠6内设盖板石穴8。陆地7为管理人员操作行走、投喂活饵处。 成蛙区2出水进入孵化变态区3。孵化变态区3面积180. Om2,长宽分别为20. OmX9. Om,由六块方形的孵化变态池 9组成,中间池壁为管理人员操作行走的通道。孵化变态池9长宽分别为6. 4mX 4. 2m,水深 0. Im至0. 2m。进水流经各池后排出。产卵区1、成蛙区2和孵化变态区3的外围设置高2m的围墙4,上搭钢架大棚,大 棚顶部覆盖遮阳网5。权利要求一种节水型蛙池,主要包括产卵区(1)、成蛙区(2)和孵化变态区(3),其特征在于产卵区(1)由长方形沟渠构成,产卵区(1)通过沟渠壁与成蛙区(2)相连,产卵区(1)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产卵区(1)的出水口与成蛙区(2)的进水口相连,成蛙区(2)由S形沟渠(6)构成,孵化变态区(3)由至少一个孵化变态池(9)组成,成蛙区(2)的出水口与孵化变态池(9)的入水口连接,孵化变态池(9)设有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蛙区(2)和产卵区⑴设 有围墙⑷与孵化变态区⑶相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蛙区(2)、产卵区(1)和 孵化变态区(3)的出水口均设有拦污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蛙区(2)、产卵区(1)和 孵化变态区(3)架设有钢架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蛙区(2)的S形沟渠(6) 上设有盖板石穴(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蛙区(2)的S形沟渠(6) 两边设有便于管理人员操作行走、投喂活饵的陆地(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变态区(3)由两排共六 块孵化变态池(9)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型蛙池,主要包括产卵区,成蛙区,孵化变态区,产卵区由长方形沟渠构成,产卵区通过渠壁与成蛙区相连,产卵区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产卵区的出水口与成蛙区的进水口相连,成蛙区由S形沟渠构成,孵化变态区由至少一个孵化变态池组成,成蛙区的出水口与孵化变态池的入水口连接,孵化变态池设有排水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为石蛙提供接近原生态的生长环境,有利其栖息、繁殖与生长;蛙池用水“一进一出”,不但节约用水,且水量集中、排污效果好;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本技术尤其适应水源紧缺地区,为促进石蛙规模化养殖、加快石蛙产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文档编号A01K67/02GK201563502SQ20092019970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吴诚根, 练根和 申请人:吴诚根;练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型蛙池,主要包括产卵区(1)、成蛙区(2)和孵化变态区(3),其特征在于:产卵区(1)由长方形沟渠构成,产卵区(1)通过沟渠壁与成蛙区(2)相连,产卵区(1)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产卵区(1)的出水口与成蛙区(2)的进水口相连,成蛙区(2)由S形沟渠(6)构成,孵化变态区(3)由至少一个孵化变态池(9)组成,成蛙区(2)的出水口与孵化变态池(9)的入水口连接,孵化变态池(9)设有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诚根练根和
申请(专利权)人:吴诚根练根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