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0148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3
本技术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物镜组件经物镜隔圈固定在物镜筒内,物镜组件的第一、第二及第五透镜为弯月透镜且物侧为凸面,第三及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为单凹透镜且物侧为凹面,第二、第三与第四透镜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第五与第六透镜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物镜组件的各透镜均为球面镜。本技术的各透镜采用球面镜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调试难度,并通过各透镜特定组合来达到成像分辨率、畸变、通光量与视场角的优化,且通过将第二、第三与第四透镜组成第一胶合透镜及第五与第六透镜组成第二胶合透镜,从而缩短物镜尺寸及减轻整体重量,具有结构紧凑、重量低、成像质量好、调试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重量低、成像质量好、调试简单、成本低的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


技术介绍

1、微光夜视仪是指利用夜间的微弱月光、星光、大气辉光、银河光等自然界的夜天光作照明,借助像增强器把目标反射回来的微弱光子放大并转换为可见图像,以实现夜间观察的仪器。微光夜视仪由于采用的像增强器相较采用低照度cmos器件的微光夜视仪功耗更低、续航时间长,因此适合长时间的野外侦察观测,主要应用于军事要求、海关检测以及户外爱好等方面。

2、微光夜视仪决定观察效果的因素主要由光学物镜及像增强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物镜设计占比重较大。由于微光夜视仪的像增强器是将夜间的微弱月光、星光、大气辉光、银河光等自然界的夜天光作为照明,导致夜间的光波段复杂、光能量微弱等条件限制,因此物镜性能的优劣决定了微光夜视仪的成像分辨率、畸变、通光量、视场角、重量等。

3、目前,微光夜视仪的物镜大多采用球面设计,但随着对物镜视场、通光量要求的提高,导致物镜的相对孔径不断增大,而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又必然采用至少8片镜片和更加复杂的结构型式来平衡像差,不仅导致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镜筒(1)、物镜组件(2)、物镜隔圈,所述物镜筒(1)像侧设置有与像增强器壳体连接的接口,所述物镜组件(2)的各透镜通过物镜隔圈可拆卸的固定设置在物镜筒(1)内,所述物镜组件(2)包括依次沿光路自物侧至像侧间隔设置的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第三透镜(203)、第四透镜(204)、第五透镜(205)、第六透镜(206)、第七透镜(207),所述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及第五透镜(205)均为弯月透镜且物侧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203)及第六透镜(206)均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204)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镜筒(1)、物镜组件(2)、物镜隔圈,所述物镜筒(1)像侧设置有与像增强器壳体连接的接口,所述物镜组件(2)的各透镜通过物镜隔圈可拆卸的固定设置在物镜筒(1)内,所述物镜组件(2)包括依次沿光路自物侧至像侧间隔设置的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第三透镜(203)、第四透镜(204)、第五透镜(205)、第六透镜(206)、第七透镜(207),所述第一透镜(201)、第二透镜(202)及第五透镜(205)均为弯月透镜且物侧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203)及第六透镜(206)均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204)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207)为单凹透镜且物侧为凹面、像侧为平面,所述第二透镜(202)、第三透镜(203)与第四透镜(204)组成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五透镜(205)与第六透镜(206)组成第二胶合透镜,所述物镜组件(2)的各透镜均为球面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01)为正屈光度物镜,所述第一胶合透镜为负屈光度物镜,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为正屈光度物镜,所述第七透镜(207)为负屈光度物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207)的像侧压紧在物镜筒(1)的内侧端面上,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的像侧通过第一隔圈(301)抵紧第七透镜(207),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的像侧通过第二隔圈(302)抵紧第二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透镜(201)的像侧通过第三隔圈(303)抵紧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透镜(201)的物侧抵接有与物镜筒(1)的内壁紧配合的压圈(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微光夜视仪用紧凑型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筒(1)的内孔为自物侧向像侧逐渐减小的阶梯孔,所述第七透镜(207)及第二胶合透镜设置于物镜筒(1)的像侧小孔内,所述第一胶合透镜设置于物镜筒(1)的中间孔内,所述第一透镜(201)设置于物镜筒(1)的物侧大孔内,所述物镜筒(1)的物侧还设置有压圈孔,所述压圈(304)的外圆面为自物侧向像侧减小的阶梯轴,所述压圈(304)的小轴伸入物镜筒(1)的大孔内并抵接第一透镜(201)的物面,所述压圈(304)的大轴与物镜筒(1)的压圈孔紧配合,所述压圈(304)的台阶面与物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云陈道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北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