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吸塑托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
技术介绍
1、吸塑托是常见的包装用产品,采用吸塑成型的方式快速实现产品的生产。吸塑托作为包装底托以供需要包装的物品放置于吸塑托上,并采用周壁对包装的物品外周限位而稳定包装于吸塑托。
2、其中,干燥包是包装的搭配用品之一,常见于食品的包装,采用将干燥包置于吸塑托的底托的上方,且将包装的物品同放置于底托上方,并实现包装的物品朝下压制干燥包。其中,干燥包的作用主要为吸收包装内部空气中的水分,以保证包装内部的干燥、对包装的物品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干燥包受到包装的物品的压制而不易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干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干燥包置于干燥腔内,且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实现干燥腔更好的与置物槽连通实现更有效的干燥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吸塑托单元,所述吸塑托单元包括呈方形的底托、位于底托外周的周壁以及由底托和周壁组合形成的置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内设置有朝下凹陷的干燥腔,干燥腔呈方形设置,干燥腔上方的4个角端设置有防脱卡部,所述底托上设置有第一气道,且第一气道的一侧朝置物槽并呈开口设置,所述周壁上设置有朝上延伸的第二气道,且第二气道的一侧朝置物槽并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气道一端连通干燥腔,另一端连通第二气道。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托位于干燥腔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呈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托的4个角端朝下凸出设置有支撑凸柱。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周壁包括与底托的4边对应的壁面,所述吸塑托单元对应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数量均为4件,各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分别对应底托的一边和干燥腔的一边,各所述第二气道设置于不同的壁面上,且各第二气道下端与对应的第一气道连通。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托的4边分别对应于干燥腔不同的一边,各所述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均呈半圆柱形。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塑托单元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矩阵排列设置,各吸塑托单元之间设置有呈水平的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对应的2件吸塑托单元相邻的壁面的最上方一体成型连接,还包括呈环形的外围边,各吸塑托单元和连接部均位于外围边内周。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气道,且第三气道的一侧朝上并呈开口设置,各所述第三气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对应的2件壁面上的第二气道。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第三气道呈半圆柱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需要包装的物品放置于置物槽内受到底托的支撑以及受到周壁的限位而稳定包装,2、通过干燥腔为干燥包提供安装空间,并通过防脱卡部包装干燥包安装的稳定性,3、在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作用下,即使包装的物品置入置物腔内导致对干燥腔上端的开口的封盖,干燥腔也可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作用实现有效与置物腔连通,从而更优的对置物腔内的空气进行干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包括吸塑托单元(1),所述吸塑托单元(1)包括呈方形的底托(11)、位于底托(11)外周的周壁(12)以及由底托(11)和周壁(12)组合形成的置物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内设置有朝下凹陷的干燥腔(14),干燥腔(14)呈方形设置,干燥腔(14)上方的4个角端设置有防脱卡部(15),所述底托(11)上设置有第一气道(21),且第一气道(21)的一侧朝置物槽(13)并呈开口设置,所述周壁(12)上设置有朝上延伸的第二气道(22),且第二气道(22)的一侧朝置物槽(13)并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气道(21)一端连通干燥腔(14),另一端连通第二气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位于干燥腔(1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部(16),所述支撑部(16)上设置有呈圆形的形变部(17),所述形变部(17)沿径向朝外呈波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的4个角端朝下凸出设置有支撑凸柱(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的4边分别对应于干燥腔(14)不同的一边,各所述第一气道(21)、第二气道(22)均呈半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托单元(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矩阵排列设置,各吸塑托单元(1)之间设置有呈水平的连接部(3),连接部(3)用于与对应的2件吸塑托单元(1)相邻的壁面的最上方一体成型连接,还包括呈环形的外围边(4),各吸塑托单元(1)和连接部(3)均位于外围边(4)内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第三气道(23),且第三气道(23)的一侧朝上并呈开口设置,各所述第三气道(23)的两端分别连通对应的2件壁面上的第二气道(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气道(23)呈半圆柱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包括吸塑托单元(1),所述吸塑托单元(1)包括呈方形的底托(11)、位于底托(11)外周的周壁(12)以及由底托(11)和周壁(12)组合形成的置物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内设置有朝下凹陷的干燥腔(14),干燥腔(14)呈方形设置,干燥腔(14)上方的4个角端设置有防脱卡部(15),所述底托(11)上设置有第一气道(21),且第一气道(21)的一侧朝置物槽(13)并呈开口设置,所述周壁(12)上设置有朝上延伸的第二气道(22),且第二气道(22)的一侧朝置物槽(13)并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气道(21)一端连通干燥腔(14),另一端连通第二气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位于干燥腔(1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部(16),所述支撑部(16)上设置有呈圆形的形变部(17),所述形变部(17)沿径向朝外呈波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1)的4个角端朝下凸出设置有支撑凸柱(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底置干燥包的吸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12)包括与底托(11)的4边对应的壁面,所述吸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玲,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扬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