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及水利水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917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及水利水电系统,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该生态水下放结构包括:取水口、隧洞、管道和生态放水管,取水口和生态放水管的前端分别与水库连通,隧洞位于取水口远离水库的一侧,管道位于隧洞内并与取水口连通。该生态水下放结构将生态放水管独立布置,不受取水口、隧洞和管道检修的影响,能够持续下放生态水,从而避免河道脱水断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及水利水电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在水库取水口后方的隧洞内铺设管道,出隧洞后从管道上分出放空管、取水管和生态放水管,并在生态放水管末端设置闸阀的方式下放生态水。该种取水、放空兼生态放水系统在取水口、隧洞或者管道检修期间,需要关闭取水口事故检修闸门,导致此期间无法正常下放生态水,存在河道脱水断流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及水利水电系统,其能够在取水口、隧洞或者管道检修期间,正常下放生态水,避免河道脱水断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包括:取水口、隧洞、管道和生态放水管,取水口和生态放水管的前端分别与水库连通,隧洞位于取水口远离水库的一侧,管道位于隧洞内并与取水口连通。该生态水下放结构将生态放水管独立布置,不受取水口、隧洞和管道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口(110)、隧洞(120)、管道(130)和生态放水管(140),所述取水口(110)和所述生态放水管(140)的前端分别与水库连通,所述隧洞(120)位于所述取水口(110)远离所述水库的一侧,所述管道(130)位于所述隧洞(120)内并与所述取水口(110)连通,所述管道(130)的前端与所述取水口(110)连通、后端延伸至所述隧洞(120)外部并分为放空管(150)和取水管(1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放水管(140)位于所述取水口(110)和所述隧洞(120)内,所述生态放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口(110)、隧洞(120)、管道(130)和生态放水管(140),所述取水口(110)和所述生态放水管(140)的前端分别与水库连通,所述隧洞(120)位于所述取水口(110)远离所述水库的一侧,所述管道(130)位于所述隧洞(120)内并与所述取水口(110)连通,所述管道(130)的前端与所述取水口(110)连通、后端延伸至所述隧洞(120)外部并分为放空管(150)和取水管(1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放水管(140)位于所述取水口(110)和所述隧洞(120)内,所述生态放水管(140)的前端与所述水库连通、后端延伸至河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110)的取水通道(111)和所述生态放水管(140)前端的设置位置低于水库的最低水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下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放水管(140)与所述管道(130)在所述隧洞(120)内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习富郭顺李廷松向浩龙雷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