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98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补气结构包括气缸,气缸设置有底孔和第一补气通道,底孔内设置有阀片,阀片包括密封部和运动部;第一补气通道与底孔连通,底孔与内腔连通;密封部朝远离运动部的方向延伸,运动部用于带动密封部转动,密封部与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补气口抵接或分离。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大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逆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分离,从而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补气。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小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顺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抵接。该补气结构的补气角度不会受限于滚子的厚度,具有较大的补气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1、压缩机是空调的重要部件,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决压缩机在低温条件下的能效衰减的问题,需要对压缩机进行补气。

2、目前的压缩机补气结构一般采用法兰和/或隔板进行补气,压缩机的气缸的内腔设置有补气孔和滚子,若只采用法兰,则补气孔与法兰的节流通道和补气通道连通;若同时采用法兰和隔板,则补气孔与隔板的节流通道连通,隔板的节流通道与法兰的补气通道连通。该补气结构受限于滚子的厚度,滚子转动到一定角度范围内时打开补气口进行补气,该角度范围较小,导致补气时长较短,补气量不足。

3、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够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补气,补气时长较长,补气量较大的补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补气结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底孔和第一补气通道,所述底孔内设置有阀片,所述阀片包括密封部和运动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与所述底孔连通,所述底孔与内腔连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底孔(10)和第一补气通道(11),所述底孔(10)内设置有阀片(12),所述阀片(12)包括密封部(121)和运动部(122);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与所述底孔(10)连通,所述底孔(10)与内腔(13)连通;所述密封部(121)朝远离所述运动部(122)的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部(122)用于带动所述密封部(121)转动,所述密封部(121)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的第一补气口(111)抵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补气通道(17),所述底孔(10)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底孔(10)和第一补气通道(11),所述底孔(10)内设置有阀片(12),所述阀片(12)包括密封部(121)和运动部(122);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与所述底孔(10)连通,所述底孔(10)与内腔(13)连通;所述密封部(121)朝远离所述运动部(122)的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部(122)用于带动所述密封部(121)转动,所述密封部(121)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的第一补气口(111)抵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补气通道(17),所述底孔(10)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连通,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靠近所述底孔(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补气口(1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靠近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远离所述底孔(10)的一端与所述内腔(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122)与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剑国丁学超王勇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