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及预制墙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540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3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预制墙及预制墙连接节点,包括:墙体,墙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抽孔;沿墙体的厚度方向,墙体的一侧面至抽孔一侧边缘形成主承重部,墙体的另一侧面至抽孔另一侧边缘形成辅承重部,主承重部的厚度大于辅承重部的厚度;主承重部的底部和辅承重部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腔,主承重部和辅承重部之间在连通腔的上方通过连接部连接,抽孔对应连接部设置。本技术将墙体的一侧加厚处理形成主承重部,从而能够利用主承重部主要承担水平构件施加的竖向力,免除了额外设置支撑结构,避免额外空间的占用,从而便于留出施工通道,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并且简化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预制墙及预制墙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既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等环境污染源,又能改善作业人员的劳动条件,并且还能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工程质量,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抽孔剪力墙作为预制墙的一种,不仅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同时也用在了地下室外墙、管廊和地铁项目中。在预制墙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额外的支撑结构对水平构件进行支撑,然而,支撑结构的设置会导致额外空间的占用,影响施工通道的设置,增加现场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墙及预制墙连接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墙施工需要使用额外的支撑结构,导致额外空间的占用,影响施工通道的设置,增加现场施工难度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沿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抽孔,若干个所述抽孔组合形成浇筑腔;沿所述墙体的厚度方向,所述墙体的一侧面至所述抽孔一侧边缘形成主承重部,所述墙体的另一侧面至所述抽孔另一侧边缘形成辅承重部,所述主承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适于连接楼板(50),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墙体(1)的顶部连接,沿所述墙体(1)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承重部(102)的连接宽度大于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部(102)和所述辅承重部(103)内均设置有钢筋网片(2),若干层所述钢筋网片(2)通过拉筋(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部(102)的底部设置有浆锚孔(1021),所述钢筋网片(2)包括竖向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适于连接楼板(50),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墙体(1)的顶部连接,沿所述墙体(1)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承重部(102)的连接宽度大于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部(102)和所述辅承重部(103)内均设置有钢筋网片(2),若干层所述钢筋网片(2)通过拉筋(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部(102)的底部设置有浆锚孔(1021),所述钢筋网片(2)包括竖向钢筋(201),所述竖向钢筋(201)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浆锚孔(1021)内,所述浆锚孔(1021)内适于插入竖向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部(102)的底部内侧开设有避让槽(1022),所述避让槽(1022)内适于插入竖向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缺口(106)。

7.一种预制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墙(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连接节点还包括基础结构(20)、第一竖向连接件(30)和第二竖向连接件(40),所述预制墙(10)位于所述基础结构(20)上方,所述第一竖向连接件(30)的下端插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宾马云飞马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