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834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包括稻田及安装于稻田一侧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稻田,所述蓄水池的底端垂直连通有用于供水的第二管道,地面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两端铰接有浮板和连接杆,所述浮板设置于稻田内,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堵塞第二管道的堵塞块。本技术中,稻田内水位增加至适合水稻生长的位置时,浮板浮起,并通过转轴和翻转板带动连接杆和堵塞块下移堵塞块下移至第二管道内进行堵塞,解决了工作人员在灌溉田地时不易将水位控制在适合水稻生长的位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1、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

2、在水稻种植时需要对其进行灌溉使其保持正常生长,地貌一侧偏高且水源方便的地块上,可架设高压水泵并通过灌溉装置进行灌溉,现有的灌溉是利用农机设备带动抽水泵将河或者湖内的水抽灌到水稻种植的田内;但现有灌溉装置在使用时需在田间铺满大量塑料水管,费时费力,并且工作人员在灌溉田地时不易将水位控制在适合水稻生长的位置,水位易过低或过高,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在使用灌溉装置时需在田间铺满大量塑料水管,费时费力的问题的同时,解决工作人员在灌溉田地时不易将水位控制在适合水稻生长的位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包括稻田(11)及安装于稻田(11)一侧的蓄水池(23),所述蓄水池(23)通过第三管道(24)连通稻田(11),所述蓄水池(23)的底端垂直连通有用于供水的第二管道(21),地面上安装有支撑板(3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7)通过转轴(32)转动连接的翻转板(31),所述翻转板(31)的两端铰接有浮板(33)和连接杆(34),所述浮板(33)设置于稻田(11)内,所述连接杆(34)靠近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堵塞第二管道(21)的堵塞块(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2)距离浮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包括稻田(11)及安装于稻田(11)一侧的蓄水池(23),所述蓄水池(23)通过第三管道(24)连通稻田(11),所述蓄水池(23)的底端垂直连通有用于供水的第二管道(21),地面上安装有支撑板(3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7)通过转轴(32)转动连接的翻转板(31),所述翻转板(31)的两端铰接有浮板(33)和连接杆(34),所述浮板(33)设置于稻田(11)内,所述连接杆(34)靠近第二管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堵塞第二管道(21)的堵塞块(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2)距离浮板(33)铰接端的长度为转轴(32)距离连接杆(34)铰接端的长度的2-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暗管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21)内壁靠近堵塞块(35)的一端安装有o形圈(22),所述堵塞块(35)呈圆柱形,所述堵塞块(35)的外圆与o形圈(22)相配合。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伟龙傅先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小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