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液冷板及具有其的电池托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06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6
本技术公开了电池液冷板,包括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上设有供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上液冷基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流入通道之间设置有将介质分流的引导区段,引导区段和流入通道均分别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一个引导区段都有与其连通的流入通道,流出通道与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将介质进行汇合的汇合区段,进液口、引导区段、流入通道、流出通道、汇合区段以及出液口均相互连通,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改变介质流向的转向区段。介质被分流,提高介质的换热效率,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组件,其采用上述改进后的电池液冷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液冷板,更具体的说,涉及电池液冷板及具有其的电池托盘组件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用电池包的液冷板,为当前电池包采用的主流散热方式,它有较高冷却效率和较低制造成本的特点。现有液冷板流道的路径长,转弯处的流阻较大,距离进液口较近的冷却介质温度低,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好,但是随着冷却介质流向出液口,流动过程中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导致出液口一侧的电池模组降温效果差,电池模组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存在换热不均匀,对电池模组的降温不均匀,影响电池模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液冷板散热不均匀,对电池模组降温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液冷板。

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电池液冷板,包括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上设有供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上液冷基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流入通道之间设置有将介质分流的引导区段,引导区段和流入通道均分别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液冷板,包括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上设有供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上液冷基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进液口与流入通道之间设置有将介质分流的引导区段,引导区段和流入通道均分别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一个引导区段都有与其连通的流入通道,流出通道与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将介质进行汇合的汇合区段,进液口、引导区段、流入通道、流出通道、汇合区段以及出液口均相互连通,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改变介质流向的转向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汇合区段设置两个以上,每一个汇合区段都有与其连通的流出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液冷板,包括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上设有供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上液冷基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进液口与流入通道之间设置有将介质分流的引导区段,引导区段和流入通道均分别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一个引导区段都有与其连通的流入通道,流出通道与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将介质进行汇合的汇合区段,进液口、引导区段、流入通道、流出通道、汇合区段以及出液口均相互连通,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改变介质流向的转向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汇合区段设置两个以上,每一个汇合区段都有与其连通的流出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下液冷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一流入通道和第二流入通道,中部布置有与第一流入通道连通的第一流出通道以及与第二流入通道连通的第二流出通道,第一、二流出通道通过转向区段分别与第一、二流入通道连通,第一、第二流入通道以及第一、二流出通道在下液冷基板上并列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致上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