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02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紧定接合的销轴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还设置有减振构件,所述减振构件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间形成柔性连接抑制振动传递。通过在减振构件的两侧设置限位结构,限制减振构件的轴向极限压缩量,防止因过渡装配或压缩导致减振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限位减振构件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1、为了满足乘员对舒适度和智能化的体验需求,众多电动汽车座椅开始配备大量电调功能,如老板键、电动按摩、头枕音响、零重力调平、长滑轨等,使得座椅的体积更大,重量更重,质心也与以往有较大差异。同时,在整车轻量化工程的推进下,骨架的厚度变小,导致整椅模态刚性评价低于以往的座椅结构。因此,当车辆遇到颠簸路面时,乘员受到座椅传递的振动感更加明显,降低了乘坐舒适度。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16353450a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通过在套筒和两金属连接件间设置分体式的弹性体,在金属紧固连接处抑制振动的传递。该结构虽然通过内外套筒结构避免弹性件被过渡压缩,但其部分的弹性体需预先固定在金属垫片的一侧,结构复杂,装配零件多,容易出现错装和漏装零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紧定接合的销轴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紧定接合的销轴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还设置有减振构件,所述减振构件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间形成柔性连接抑制振动传递,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构件外周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包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周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形成缓冲层,实现所述柔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状为波浪形内凹或者弧状内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部另一端具有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施加夹紧的大头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紧定接合的销轴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还设置有减振构件,所述减振构件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间形成柔性连接抑制振动传递,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构件外周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包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周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形成缓冲层,实现所述柔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状为波浪形内凹或者弧状内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部另一端具有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施加夹紧的大头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通孔上均设置有用于相互紧固的螺纹结构。

6.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紧定接合的销轴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还设置有减振构件,所述减振构件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间形成柔性连接抑制振动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部上套设有同步插入所述减振构件的通孔内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下部具有沿周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减振构件的端部抵接的伸出部,以限位套轴向上限制减振构件的极限压缩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限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上部具有沿周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外径大于所述减振构件的通孔的内径,当所述限位套插入所述减振构件的通孔中时,所述凸部与减振通孔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勋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