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
技术介绍
1、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2、现在中药材种植大部分采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进行种植,由于中药材种植会占用大片土地,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的种植,而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液,有时人员浇灌过多也容易造成浪费,并且由于部分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特殊物质遗留在土壤中,也不利于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包括:
3、透明壳和透明顶盖,所述透明顶盖位于透明壳的顶部,所述透明壳内壁的两侧且位于其底部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栽培箱一,所述栽培箱一的上方依次设有栽培箱二和栽培箱三,所述栽培箱二和栽培箱三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若干落水管;
4、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固定安装在透明壳内腔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栽培箱一之间;
5、存水槽,所述存水槽开设在培育箱内,所述培育箱的两侧且位于存水槽的上方均开设有若干培育槽,且最高位置培育槽与最低位置培育槽均通过通槽与中间位置的培育槽相连通,最低位置所述培育槽通过排水槽与存水槽相连通;
6
7、营养仓,所述营养仓固定安装在透明壳的一侧;
8、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位于透明壳上,且用于将营养仓内的营养液输送至凹槽和两个栽培箱三内,还用于将存水槽和两个栽培箱一内的液体排放至营养仓内。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壳和透明顶盖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栽培箱二和栽培箱三均通过若干螺丝与透明壳固定。
10、在本技术方案中,保证透明壳、透明顶盖、栽培箱二和栽培箱三的结构稳定;通过设置的透明壳和透明顶盖,方便中药材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方便人员观察透明壳内中药材的生长。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栽培箱一和栽培箱二以及栽培箱三内均开设有若干栽培槽,若干所述栽培槽和若干落水管均呈线性等间距排列。
12、在本技术方案中,确保中药材幼苗能种植在栽培槽内,并且若干落水管与若干栽培槽的数量相等,确保具有藤蔓的中药材能种植在栽培箱一和栽培箱二内,保证中药材的藤蔓能通过细绳与对应的落水管进行捆绑固定;而不具有藤蔓的中药材能种植在栽培箱三和若干培育槽内。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14、过滤网和密封板,所述过滤网位于密封板的下方,且过滤网和密封板均卡接安装在营养仓内;
15、两个软管一,两个所述软管一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栽培箱一的一端,且软管一的一端贯穿透明壳的一侧和密封板并延伸至营养仓内;
16、软管二,所述软管二固定安装在培育箱的一侧,且软管二的一端贯穿透明壳的一侧和密封板并延伸至营养仓内;
17、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透明壳的一侧,且水泵的出水管贯穿透明壳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出水管二,且两个出水管二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栽培箱三内;
18、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一固定安装在分水管上且位于两个出水管二之间,所述出水管一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内;
19、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固定安装在水泵的进水端上,且吸水管的一端贯穿密封板和过滤网并延伸至营养仓内。
20、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营养仓内放入适量的营养液,且营养液的位于过滤网的下方,随后,启动水泵,由水泵通过吸水管吸取营养仓内营养液,并且通过水泵的出水管输送至分水管内,再由分水管通过出水管二和出水管一分别输送至栽培箱三内和凹槽内,在若干落水管的配合下,使栽培箱三的营养液落入栽培箱二内,而栽培箱二内的营养液落入栽培箱一,栽培箱一内的营养液再通过软管一落在过滤网上,使得营养液经过过滤网过滤出残渣并落入营养仓内,同时,凹槽内的营养液经过若干培育槽和若干通槽以及若干排水槽进入存水槽中,而存水槽中营养液通过软管二落在过滤网上,使得营养液经过过滤网过滤出残渣并落入营养仓内,随后,营养仓内的营养液再次被吸水管吸取,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让中药材幼苗都能吸收到营养液并且不会浪费。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一和两个出水管二上均转动安装有阀门,所述软管一与栽培箱一相连通,所述软管二与存水槽相连通。
2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阀门,确保人员能控制出水管一和两个出水管二是否排出营养液进入凹槽和栽培箱三内,保证中药材幼苗的正常生长。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分水管通过若干螺丝与透明壳固定。
24、在本技术方案中,确保分水管能稳定的固定在透明壳上。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栽培箱一与栽培箱二之间的间距为40-60cm,所述栽培箱二与栽培箱三之间的间距为40-60cm,所述栽培箱三与透明壳顶部之间的间距为30-40cm。
26、在本技术方案中,确保中药材生长过程中具有足够生存的空间。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栽培箱一与培育箱之间的间距为80-120cm,所述营养仓的顶部与透明壳内腔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上。
28、在本技术方案中,方便人员在栽培箱一和培育箱之间走动打理中药材,确保栽培箱一内的营养液能通过软管一进入营养仓内,同时,存水槽中营养液能通过软管二进入营养仓内,方便对营养液进行集中收集,避免影响其他农作物的生长。
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0、该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可在栽培箱一、栽培箱二、栽培箱三和若干培育槽中栽培上中药材幼苗,随后,通过设置的营养仓和循环组件,可在营养仓中投放适量的营养液,并让循环组件将营养仓内的营养液输送至凹槽和两个栽培箱三内,并且在若干落水管的配合下,使得栽培箱三的营养液落入栽培箱二内,而栽培箱二内的营养液落入栽培箱一,同时,凹槽内的营养液会落入最高位置的培育槽中,而最高位置培育槽中的营养液会通过对应的通槽进入中间位置的培育槽中,中间位置培育槽中的营养液会通过对应的通槽进入最低位置的培育槽中,最低位置培育槽中的营养液会通过排水槽进入存水槽中,随后,再通过循环组件,让存水槽和两个栽培箱一内的液体排放至营养仓内,从而实现营养液的循环利用,整体操作过程无需土壤栽培,使用方便简捷,并且所用的营养液不会浪费,将中药材种植培育在栽培箱一、栽培箱二、栽培箱三和培育箱中能减少土地的使用,不会占用大片土地,防止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的种植,中药材种植所用过后的营养液也能集中起来重复利用,避免对生长的农作物造成损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1)和透明顶盖(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栽培箱二(3)和栽培箱三(4)均通过若干螺丝与透明壳(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一(2)和栽培箱二(3)以及栽培箱三(4)内均开设有若干栽培槽(5),若干所述栽培槽(5)和若干落水管(6)均呈线性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一(83)和两个出水管二(84)上均转动安装有阀门,所述软管一(21)与栽培箱一(2)相连通,所述软管二(75)与存水槽(7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82)通过若干螺丝与透明壳(1)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一(2)与培育箱(7)之间的间距为80-120cm,所述营养仓(9)的顶部与透明壳(1)内腔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1)和透明顶盖(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栽培箱二(3)和栽培箱三(4)均通过若干螺丝与透明壳(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一(2)和栽培箱二(3)以及栽培箱三(4)内均开设有若干栽培槽(5),若干所述栽培槽(5)和若干落水管(6)均呈线性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一(83)和两个出水管二(84)上均转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黄丽鹏,张利超,孙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田泽生物科技承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