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全地形车,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all-terrain vehicle,简称atv)是一种专为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行驶而设计的小型机动车辆,经常会在一些地形崎岖的山地上行驶,全地形车中驾驶舱很重要,对全地形车的行驶进行控制,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是一种为了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性而设计的驾驶室结构。
2、但现有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存在如下缺点,驾驶舱通常采用两侧车窗进行通风,但由于车窗位置偏高,驾驶舱的两侧偏下的空间空气流通不畅,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和弹性密封圈,所述侧框架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侧框架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所述侧框架和安装板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连接有立板,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所述侧框架、立板和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所述一号限位机构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所述侧框架靠近弹力带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所述车门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所述车门靠近通风孔的内侧安装有遮挡机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和前车窗,所述弹性密封圈设置在安装机构的上方,且弹性密封圈与安装板相粘贴。
3、优选的,所述一号限位机构包括一号磁铁、二号磁铁和脚垫,所述底板的内
4、优选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固定板、一号滑槽、挡板、通孔、限位块和一号复位弹簧,所述车门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开设有一号滑槽。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一号滑槽的两侧内置槽中设有一号复位弹簧,所述一号复位弹簧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一号滑槽的一侧开设有通孔。
6、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顶板、安装销、限位弹簧和螺纹槽,所述安装板内部设有顶板。
7、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两端贯穿有安装销,所述安装销的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所述安装板靠近安装销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
8、优选的,所述二号限位机构包括套杆、二号滑槽、固定杆和二号复位弹簧,所述侧框架靠近脚垫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滑动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靠近固定杆的内壁上开设有二号滑槽,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套接有二号复位弹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技术设置有遮挡机构和安装机构,当晴天需要使本技术内部的空气流通时,向一侧按动限位块,使限位块挤压一号复位弹簧并脱离通孔,然后向一侧拉动挡板,使通风孔露出,再旋转安装销并脱离螺纹槽,接着向下拉动安装销,将顶板拆卸下来,从而可加强空气流通,雨雪大风天气时,又可将本技术包围起来,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
12、2.本技术设置有一号限位机构和二号限位机构,通过一号磁铁和二号磁铁相互吸引,对脚垫进行限位,然后拉动套杆带动二号滑槽向一侧移动,固定杆的两侧在二号滑槽内滑动,并挤压二号复位弹簧,接着将弹力带套到固定杆上,使二号复位弹簧反弹夹住弹力带,对脚垫进行再次限位,从而使脚垫稳定地置于本技术的内部,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1)和弹性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连接有立板(3),所述侧框架(1)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4),所述侧框架(1)、立板(3)和支撑架(2)的下方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6),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13),所述侧框架(1)靠近弹力带(13)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12),所述车门(4)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11),所述车门(4)靠近通风孔(11)的内侧安装有遮挡机构(7),所述安装板(10)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9)和前车窗(14),所述弹性密封圈(8)设置在安装机构(9)的上方,且弹性密封圈(8)与安装板(10)相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包括一号磁铁(61)、二号磁铁(62)和脚垫(63),所述底板(5)的内置槽中设有一号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7)包括固定板(71)、一号滑槽(72)、挡板(73)、通孔(74)、限位块(75)和一号复位弹簧(76),所述车门(4)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71),所述固定板(71)的两侧开设有一号滑槽(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1)的内侧设有挡板(73),所述挡板(73)靠近一号滑槽(72)的两侧内置槽中设有一号复位弹簧(76),所述一号复位弹簧(76)的一侧设有限位块(75),所述一号滑槽(72)的一侧开设有通孔(7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9)包括顶板(91)、安装销(92)、限位弹簧(93)和螺纹槽(94),所述安装板(10)内部设有顶板(9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91)的两端贯穿有安装销(92),所述安装销(92)的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93),所述安装板(10)靠近安装销(9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9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限位机构(12)包括套杆(121)、二号滑槽(122)、固定杆(123)和二号复位弹簧(124),所述侧框架(1)靠近脚垫(63)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3)的外侧滑动套接有套杆(121),所述套杆(121)靠近固定杆(123)的内壁上开设有二号滑槽(122),所述固定杆(123)的外侧套接有二号复位弹簧(1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1)和弹性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连接有立板(3),所述侧框架(1)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4),所述侧框架(1)、立板(3)和支撑架(2)的下方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6),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13),所述侧框架(1)靠近弹力带(13)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12),所述车门(4)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11),所述车门(4)靠近通风孔(11)的内侧安装有遮挡机构(7),所述安装板(10)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9)和前车窗(14),所述弹性密封圈(8)设置在安装机构(9)的上方,且弹性密封圈(8)与安装板(10)相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包括一号磁铁(61)、二号磁铁(62)和脚垫(63),所述底板(5)的内置槽中设有一号磁铁(61),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脚垫(63),所述脚垫(63)靠近一号磁铁(61)的一侧连接有二号磁铁(62),所述脚垫(63)与弹力带(13)之间为缝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7)包括固定板(71)、一号滑槽(72)、挡板(73)、通孔(74)、限位块(75)和一号复位弹簧(7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鹏,宋同健,刘涛,蒋雯雯,孙丽娜,杨净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逐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