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58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1
本技术属于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和弹性密封圈,侧框架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侧框架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侧框架和安装板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连接有立板,侧框架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侧框架、立板和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一号限位机构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侧框架靠近弹力带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车门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车门靠近通风孔的内侧安装有遮挡机构,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和前车窗,弹性密封圈设置在安装机构的上方。本技术在晴天时可加强空气流通,雨雪大风天气时,又可将本技术包围起来,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全地形车,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all-terrain vehicle,简称atv)是一种专为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行驶而设计的小型机动车辆,经常会在一些地形崎岖的山地上行驶,全地形车中驾驶舱很重要,对全地形车的行驶进行控制,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是一种为了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性而设计的驾驶室结构。

2、但现有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存在如下缺点,驾驶舱通常采用两侧车窗进行通风,但由于车窗位置偏高,驾驶舱的两侧偏下的空间空气流通不畅,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和弹性密封圈,所述侧框架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侧框架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所述侧框架和安装板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连接有立板,所述侧框架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所述侧框架、立板和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1)和弹性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连接有立板(3),所述侧框架(1)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4),所述侧框架(1)、立板(3)和支撑架(2)的下方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6),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13),所述侧框架(1)靠近弹力带(13)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12),所述车门(4)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11),所述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侧框架(1)和弹性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侧框架(1)和安装板(10)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连接有立板(3),所述侧框架(1)的内侧通过铰链安装有车门(4),所述侧框架(1)、立板(3)和支撑架(2)的下方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一号限位机构(6),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的两侧连接有弹力带(13),所述侧框架(1)靠近弹力带(13)的一侧设有二号限位机构(12),所述车门(4)的内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11),所述车门(4)靠近通风孔(11)的内侧安装有遮挡机构(7),所述安装板(10)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9)和前车窗(14),所述弹性密封圈(8)设置在安装机构(9)的上方,且弹性密封圈(8)与安装板(10)相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机构(6)包括一号磁铁(61)、二号磁铁(62)和脚垫(63),所述底板(5)的内置槽中设有一号磁铁(61),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脚垫(63),所述脚垫(63)靠近一号磁铁(61)的一侧连接有二号磁铁(62),所述脚垫(63)与弹力带(13)之间为缝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7)包括固定板(71)、一号滑槽(72)、挡板(73)、通孔(74)、限位块(75)和一号复位弹簧(7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鹏宋同健刘涛蒋雯雯孙丽娜杨净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逐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