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56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1
本技术涉及吸附树脂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结构,两个搅拌杆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于反应釜体的内部两侧,切换出料座的内部两侧呈对称状设置有半圆形连通孔,一侧半圆形连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滤芯,切换出料座的边侧设置有切换拉杆,将两组搅拌杆安装在釜体封盖的上部,通过双轴位设置,可提高反应釜体的搅拌混合效率,并且在反应釜体的下部设置有双通道式的排料机构,在切换出料座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排料通道,进行排料时,可通过切换使装有分离滤芯的半圆形连通孔连通釜体,通过分离滤芯对物料内的水液进行分离排出,之后利于切换通过另一侧的半圆形连通孔,完成固体物料的排出,仅通过通道切换即可完成分离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附树脂加工,具体为一种反应釜结构


技术介绍

1、吸附树脂是以吸附为特点,具有多孔立体结构的树脂吸附剂,它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等单体,在甲苯等有机溶剂存在下,通过悬浮共聚法制得的鱼籽样的小圆球,常用于污水的净化处理。

2、在吸附树脂加工时,需用到加工反应釜,在反应釜内制备吸附树脂的原料进行混合反应,并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生成吸附树脂,为了方便原料的混合与反应时的搅拌,在反应釜的内部需设置有搅拌结构,传统反应釜的搅拌结构多设置在反应釜的轴心处,这会占用釜体的中部空间,且受结构限制搅拌结构仅能进行单组设置,搅拌效果不佳,且由于混合产物内会混有水液,在进行排料时需在外部设置单独的固液分离结构,并进行分离工序操作繁复,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结构,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釜体封盖,所述釜体封盖的上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结构,包括反应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釜体封盖(3),所述釜体封盖(3)的上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6)、传动盒座(7)和搅拌杆(8),所述搅拌杆(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杆(8)在驱动电机(6)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于反应釜体(1)的内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柱(2),所述釜体封盖(3)固定安装于反应釜体(1)的顶部开口侧,所述釜体封盖(3)的上部设置有顶盖进料口(20),所述反应釜体(1)的边侧设置有侧面进料口(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结构,包括反应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釜体封盖(3),所述釜体封盖(3)的上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6)、传动盒座(7)和搅拌杆(8),所述搅拌杆(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杆(8)在驱动电机(6)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于反应釜体(1)的内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柱(2),所述釜体封盖(3)固定安装于反应釜体(1)的顶部开口侧,所述釜体封盖(3)的上部设置有顶盖进料口(20),所述反应釜体(1)的边侧设置有侧面进料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杆(8)的转轴上端均通过轴座转动于釜体封盖(3)的下部两侧,所述传动盒座(7)通过螺栓固定于釜体封盖(3)的顶侧中部,所述搅拌杆(8)的转轴端贯穿于传动盒座(7)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盒座(7)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带轮(9)和传动齿带(10),所述驱动带轮(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带轮(9)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峥王监宗魏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创新材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