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683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包括:U型钢套箱,排孔,圈梁,新箱涵,旧箱涵,检查井筒;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同步加高旧箱涵顶板上的圈梁高度,圈梁与旧箱涵植筋连接;步骤2,根据设计要求施做新箱涵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对接箱涵采用U型钢套箱封堵箱涵水流,循环重复利用率高,钢板刚度大,保证了堰体的稳定性,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施工方法实现了在干作业条件下切割箱涵顶板及侧墙进行对接,利用U型钢套箱作为箱涵内临时围堰,快速安装及拆除,避免人工堆码沙袋围堰造成箱涵积淤及水下人工拆除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涉及排水箱涵迁改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排水箱涵因结构尺寸大、现浇耐久性好、结构整体性强、结构承载力高等诸多优点而被市政广泛采用。随着箱涵建造数量增多,不可避免要将多条箱涵排水网络互相连接,或因路由变化进行迁改等。许多排水箱涵内部均为饱和满水状态,迁改对接过程中,受排水流速和水头压力影响,无法顺利对接。

2、在现有公开的申请文件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211316840.x公开了新旧进水箱涵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包括旧进水箱涵和新进水箱涵;新进水箱涵的一端与旧进水箱涵的侧墙连接,该端包括永久使用箱涵和临时导流箱涵;永久使用箱涵与旧进水箱涵连接形成转角区;临时导流箱涵与旧进水箱涵连接的位置位于转角区的上游,并在永久使用箱涵与旧进水箱涵进行连接施工时,连通新进水箱涵与旧进水箱涵内的过水道,进行进水导流,使永久使用箱涵与旧进水箱涵之间的连接施工在干作业条件下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使新旧进水箱涵的连接节点施工无需断水,也无需进行长距离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钢套箱,排孔,圈梁,新箱涵,旧箱涵,检查井筒,其中,旧箱涵中部设置圈梁,旧箱涵侧壁设置新箱涵,旧箱涵与新箱涵的接头处设置U型钢套箱,U型钢套箱侧壁设置若干个排孔,检查井筒设置在新箱涵与旧箱涵的顶端开口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旧箱涵侧壁设置新箱涵对接部位的表面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箱的两侧壁上部与下部设置增加两侧壁的连接刚度的三角块,三角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500mm×500mm×20mm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钢套箱,排孔,圈梁,新箱涵,旧箱涵,检查井筒,其中,旧箱涵中部设置圈梁,旧箱涵侧壁设置新箱涵,旧箱涵与新箱涵的接头处设置u型钢套箱,u型钢套箱侧壁设置若干个排孔,检查井筒设置在新箱涵与旧箱涵的顶端开口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旧箱涵侧壁设置新箱涵对接部位的表面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箱的两侧壁上部与下部设置增加两侧壁的连接刚度的三角块,三角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500mm×500mm×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满水箱涵迁改对接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套箱的后壁面上部设置吊装孔,吊装孔的孔径为80mm-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尹忠辉李玮杨峰刘维正宋晓亮黄鹏黄筱琪胡盛亮左志鹏李一铭彭焱锋鲜斌琪陈常辉张毅赵冬徐中稳刘国平史力国张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