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
技术介绍
1、接触件是电连接器的关键部件,而插针与插孔是电连接器中常见的组合。目前行业市场中,插孔普遍为车加工,其加工效率底下而且成本偏高。同时,可进行车加工的结构一般较为简单,插针插拔方向受局限,能实现的功能更有限。
2、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可以从两个方向插接插针插片的插孔端子,但是在该技术中插片插入到插孔端子中后不能保证插片插针的稳定性,可能会出现插针插片偏移或转向的问题,轻则影响使用效果,重则造成插针插片磨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在插入的同时能同步的锁紧插入的插片,已解决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问题。
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包括多个插孔端子和引脚,所述插孔端子之间横向均匀排列设置,引脚均安装于插孔端子的后方,插孔端子均包括壳体、压板和多块侧板,壳体的前方及底部均处于敞开的状态,压板均设置于壳体下端的开口中,壳体的顶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口,侧板均设置于压板的两侧,侧板上端均穿过定位口设置,侧板下端均向内弯曲形成底板,底板均设置于压板的底面上,侧板上端均设有向上抬起侧板和压板的上提孔,横向上提孔之间插入有上提板。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提板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杆,轴杆的相反端面上均安装有旋转块,旋转块的相反端面上均设有十字槽,轴杆的外部均安装有轴承,轴杆均偏心设置。
4、作为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前方两侧的端面上均向内弯曲形成阻挡部,阻挡部的内侧面与压板的端面接触,阻挡部之间的宽度小于压板的宽度。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提板由高强度塑料材料制成。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提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呈弧形结构设置。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插片能插入到压板和壳体之间,而通过转到的上提板能同步的向上抬起侧板,侧板则同步的向上抬起压板,通过向上移动的压板能将插片锁紧固定在插孔端子的内部,避免了出现位移或者偏移的情况,增加插接的稳定性,并且压板和壳体独立设置,两者能进行更换,避免因磨损而造成使用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插孔端子和引脚(4),所述插孔端子之间横向均匀排列设置,引脚(4)均安装于插孔端子的后方,插孔端子均包括壳体(1)、压板(2)和多块侧板(5),壳体(1)的前方及底部均处于敞开的状态,压板(2)均设置于壳体(1)下端的开口中,壳体(1)的顶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口,侧板(5)均设置于压板(2)的两侧,侧板(5)上端均穿过定位口设置,侧板(5)下端均向内弯曲形成底板(11),底板(11)均设置于压板(2)的底面上,侧板(5)上端均设有向上抬起侧板(5)和压板(2)的上提孔(12),横向上提孔(12)之间插入有上提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上提板(6)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杆,轴杆的相反端面上均安装有旋转块(8),旋转块(8)的相反端面上均设有十字槽,所述轴杆的外部均安装有轴承(7),轴杆均偏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上提孔(12)均呈半球形结构设置,且上提孔(12)的顶面上均设有将上提板(6)卡住的卡槽(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插孔端子和引脚(4),所述插孔端子之间横向均匀排列设置,引脚(4)均安装于插孔端子的后方,插孔端子均包括壳体(1)、压板(2)和多块侧板(5),壳体(1)的前方及底部均处于敞开的状态,压板(2)均设置于壳体(1)下端的开口中,壳体(1)的顶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口,侧板(5)均设置于压板(2)的两侧,侧板(5)上端均穿过定位口设置,侧板(5)下端均向内弯曲形成底板(11),底板(11)均设置于压板(2)的底面上,侧板(5)上端均设有向上抬起侧板(5)和压板(2)的上提孔(12),横向上提孔(12)之间插入有上提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上提板(6)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杆,轴杆的相反端面上均安装有旋转块(8),旋转块(8)的相反端面上均设有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光,何世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惠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