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51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包括:烟道,烟道用于排出余热锅炉产生的烟气;锅筒,锅筒用于排出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立式蛇形管过热器位于烟道内,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用于吸收烟道内的烟气的热量,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锅筒的出口连通;排汽管,排汽管的进口与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的出口连通,立式蛇形管过热器内的蒸汽可通入排汽管内;换热器,换热器的进口用于通入换热水,换热器可吸收余热锅炉产生的烟气的热量以便将换热水加热为蒸汽,换热器的出口与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的进口连通。因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具有可提高立式蛇形管过热器内的水的蒸干速度以便降低启炉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锅炉,具体涉及一种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卧式余热锅炉过热器多采用立式蛇形管结构,锅炉启炉时,立式蛇形管内水压试验用水无法自然排出,需要依靠启炉过程产生的烟气加热蒸干,余热锅炉过热器管外烟气与管内工质的换热系数低,使过热器内水蒸发为蒸汽的过程长。且使得本应用于产生生产用蒸汽的烟气余热,被用于蒸干过热器内水压试验用水,尤其对于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为控制污染物排放,启炉期间需要投油以维持炉膛烟气温度,启炉时间的增加造成锅炉投油量的增多,带来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余热锅炉。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包括:

3、烟道,所述烟道用于排出余热锅炉产生的烟气;

4、锅筒,所述锅筒用于排出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

5、立式蛇形管过热器,所述立式蛇形管过热器位于所述烟道内,所述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用于吸收所述烟道内的烟气的热量,所述立式蛇形管过热器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具有热源腔和冷源腔,余热锅炉产生的烟气可通入所述热源腔内,所述冷源腔内可通入换热水,所述冷源腔内的换热水可吸收所述热源腔内的烟气的热量以便将换热水加热为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热源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烟道内,所述热源腔的进口和所述热源腔的出口均与所述烟道连通,所述换热器可利用所述烟道内的烟气的热量加热所述冷源腔内的换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具有热源腔和冷源腔,余热锅炉产生的烟气可通入所述热源腔内,所述冷源腔内可通入换热水,所述冷源腔内的换热水可吸收所述热源腔内的烟气的热量以便将换热水加热为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热源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烟道内,所述热源腔的进口和所述热源腔的出口均与所述烟道连通,所述换热器可利用所述烟道内的烟气的热量加热所述冷源腔内的换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热源腔的出口通过第二烟气管路与所述烟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瑶倪兵李含竹宋玄进郝玉刚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