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梦婷专利>正文

一种砼桩及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14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1
本技术涉及一种砼桩,沿桩体横向上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向第一侧凹陷形成凹槽,第二连接部向第一侧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形状相匹配;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插接件和/或插接槽;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护岸结构,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砼桩和若干具有形变空间的塑钢板桩。上述方案具有提高护岸结构的抗渗水性,且更易施工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围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砼桩及利用该砼桩的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1、由于砼桩的制造成本较低、加工效率高、强度大等特点,混凝土板桩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河道护岸等为围护结构的材料。现有技术中是将多个砼桩并排设置形成护岸结构,相邻的砼桩与砼桩之间不设连接结构。这样设置,相邻的砼桩之间难免会存在连接缝隙,并且在水流冲刷下该缝隙会越来越大,影响护岸结构的抗渗水性。

2、并且砼桩在使用时需要将其下端通过桩锤等装置压入地下,在施工时很难保证施工精度,通常会出现由于桩机机位不正、桩架不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的挤土效应等原因,造成桩身倾斜。而在出现桩身倾斜时,相邻砼桩之间会出现较大的连接缝隙,从而影响护岸整体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砼桩以及使用该砼桩的护岸结构。

2、一种砼桩,沿桩体横向上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向第一侧凹陷形成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砼桩,其特征在于,该砼桩在横向呈“一”形,沿桩体横向上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向第一侧凹陷形成凹槽,第二连接部向第一侧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形状相匹配;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直接成型在桩体上,由混凝土浇筑成型;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插接件和/或插接槽,所述插接件和插接槽独立于所述桩体单独成型,插接件一端埋入桩体,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槽匹配并露出桩体,插接槽整体埋入所述桩体,并在设置插接槽的插接端开设有用于插接件插接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桩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砼桩,其特征在于,该砼桩在横向呈“一”形,沿桩体横向上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向第一侧凹陷形成凹槽,第二连接部向第一侧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形状相匹配;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直接成型在桩体上,由混凝土浇筑成型;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插接件和/或插接槽,所述插接件和插接槽独立于所述桩体单独成型,插接件一端埋入桩体,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槽匹配并露出桩体,插接槽整体埋入所述桩体,并在设置插接槽的插接端开设有用于插接件插接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桩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至少在下部埋入地底,第二段全部露出地面;以横向进行描述,第一段的中部厚度小于两端厚度,并在第一段上形成沿桩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第二段中部的厚度大于第一段中部的厚度,且第二段中部形成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桩,其特征在于,桩体下端为最先插入地面的插入端,插入端的左、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向桩体宽度减小的方向倾斜形成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桩朝向水侧的一面为迎水面,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梦婷
申请(专利权)人:许梦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