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轨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及在轨制造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卫星骨架是大型卫星的关键结构部件,其在大型卫星中主要起着承载作用,传统的卫星骨架一般在地面上完成整星制造,通过将卫星骨架折叠压缩搭载火箭入轨,并最终在轨展开服役。然而这种方式难以满足部署大尺寸卫星的要求,也增加了与其长期服役的太空环境无关的设计要求。
2、为了突破这些局限,目前普遍采用在轨装配技术路线来部署多种结构的大尺寸卫星,但在轨装配技术的结构复杂,且由于发射平台的限制,卫星骨架的部件的体积不能过大,且在卫星发射时卫星骨架会产生的震动,影响卫星的发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能够减小发射的卫星骨架部件的体积,能避免卫星骨架部件的尺寸限制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卫星发射时产生的震动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在发射至太空轨道的定位盘上进行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3、在定位盘外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发射至太空轨道的定位盘(102)上进行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经向芯轴(101)的制造工艺为,在定位盘(102)的外缘以增材制造的方法打印出多个管状结构的经向芯轴(101),或者在定位盘(102)的外缘设置多个压缩的柱状气囊(6),向位于太空中的多个压缩的柱状气囊(6)内充气,以使多个柱状气囊(6)分别充气展开,形成多个经向芯轴(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利用碳纤维束对多个经向部(104)进行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发射至太空轨道的定位盘(102)上进行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经向芯轴(101)的制造工艺为,在定位盘(102)的外缘以增材制造的方法打印出多个管状结构的经向芯轴(101),或者在定位盘(102)的外缘设置多个压缩的柱状气囊(6),向位于太空中的多个压缩的柱状气囊(6)内充气,以使多个柱状气囊(6)分别充气展开,形成多个经向芯轴(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利用碳纤维束对多个经向部(104)进行纬向交织,需对多个经向部(104)进行正向和反向的往复多次循环交织,以使纬向碳纤维束呈现同心的多螺旋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6)外缠绕或编织碳纤维束后,向柱状气囊(6)内通进热气流,以使碳纤维束加热固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102)为多边形结构,定位盘(102)的每个顶点均设有一个收纳仓(2),每个收纳仓(2)内均设置一个压缩的柱状气囊(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骨架在轨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102)设有多个辐条(3),多个辐条(3)的一端共同连接,每个辐条(3)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赵少凡,刘金鑫,翟智,孙若斌,周传昆,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