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结构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1、清洁机如洗地机或者扫地机,大多采用前置的滚刷结构,通过在机壳前侧设置能相对机壳转动的滚刷,就能对滚刷转动所覆盖到的面积进行扫刷清洁,十分方便,且在湿环境中运行时,滚刷前后设置的刮水条能够起到较好的刮水作用,避免水渍残留。
2、现有的刮水条大多采用固定的连接形式,其设置角度不能改变,这样虽然能实现刮水,但是在地刷模块前进时,刮水条的存在会阻碍对较大颗粒或者毛发的收集,使得一部分杂物和灰尘始终游离在地刷模块的壳体之外,需要人工单独清理,十分不便。
3、为此,如中国技术专利《地刷及其吸尘器》,其专利号为zl201520816165.6(授权公告号为cn205197901u)公开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的前侧设置能转动的刮条的形式,但是由于刮条没有外驱的动力,仅能随地刷模块前进或者后退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实现翻转,这样翻转形式十分依赖地面的平整度,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很多情况会导致刮条开启失败。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地刷结构作进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结构,以清洁机的行进方向为前,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有第二电机(51)和传动齿轮组件(52),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上,该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与所述前刮条(3)的转动轴线相交叉布置,所述前刮条(3)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的输出齿轮的中央位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包括有第一联动齿轮(53)、第二联动齿轮(54)、第三联动齿轮(55)、第六齿轮(57)、第七齿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结构,以清洁机的行进方向为前,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有第二电机(51)和传动齿轮组件(52),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上,该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与所述前刮条(3)的转动轴线相交叉布置,所述前刮条(3)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的输出齿轮的中央位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52)包括有第一联动齿轮(53)、第二联动齿轮(54)、第三联动齿轮(55)、第六齿轮(57)、第七齿轮(58)和蜗杆(59),所述蜗杆(59)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联动齿轮(53)包括有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的涡轮(531)和第一齿轮(532),所述涡轮(531)与蜗杆(59)相啮合,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4)包括有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541)和第三齿轮(542),所述第三联动齿轮(55)包括有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的第四齿轮(551)和第五齿轮(552),所述第四齿轮(551)和第一齿轮(532)均与所述第二齿轮(541)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552)与所述第三齿轮(542)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57)与所述第四齿轮(551)相啮合,所述第七齿轮(58)与所述第六齿轮(57)相啮合,所述第七齿轮(58)即为所述的输出齿轮,且该第七齿轮(58)的转动轴线即为所述前刮条(3)的转动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电机(41)、传动轴(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和传动带(45),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与所述辊轴(21)并排间隔布置,所述主动齿轮(43)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轴(42)与所述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恒,曹斌,郑军妹,张旭东,蒲客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