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84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0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在气缸套的外侧壁周向的中上部位设置有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本技术通过对气缸套形成三道支撑,增强气缸套的刚度,减轻活塞横向摆动撞击气缸套产生的振动频率,减少冷却水的空泡爆炸,提高气缸套的抗穴蚀能力;通过气缸体内设置节流凸带、导流筋条和限流面,且气缸体上的节流凸带和气缸套上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将冷却水腔分隔成三层连通水腔,针对气缸套不同部位的冷却的要求进行分区冷却,快速引流向上,优化冷却水循环系统,改善因水流的无序流向引起的空泡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是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气缸套穴蚀问题发生在装有湿式气缸套的发动机上,该类型发动机在工作时,燃料在气缸套内燃烧爆炸推动活塞在气缸套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冷却水对气缸套外壁进行散热冷却,在燃烧爆发压力和气缸套壁内外温差作用下,气缸套受到相当大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特别是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时受曲柄连杆机构的驱动在气缸套内横向摆动而撞击气缸套,该撞击引起气缸套高频振动,使冷却水发生交替膨胀与压缩,形成空泡并爆炸,爆破的高压波冲击气缸套外壁导致气缸套的横向侧壁的中上部位形成麻点凹坑,及气缸套的穴蚀;同时气缸套外部的冷却水流动方向无序突变也会产生空泡,在高压区爆破导致空泡腐蚀。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延长,穴蚀逐步加重,直至气缸套外壁穿孔报废,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现有的气缸套抗穴蚀结构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技术方案:

3、一、采用上支撑和下支撑结构采用缩短气缸套中间部位与冷却水接触的尺寸长度(提高刚度)和增加气缸套的壁厚(延长被穴蚀的时间);该方案无法满足长行程强化程度高采用薄壁缸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包括气缸体(10)以及嵌入在气缸体(10)内部的气缸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0)为头部设置有凸肩的圆筒型结构,且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靠近凸肩的下端设置有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一凸起环带(21),并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的下部位设置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的中上部位设置有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所述气缸套第一凸起环带(21)外径大于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外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外径大于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包括气缸体(10)以及嵌入在气缸体(10)内部的气缸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0)为头部设置有凸肩的圆筒型结构,且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靠近凸肩的下端设置有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一凸起环带(21),并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的下部位设置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在气缸套(20)的外侧壁周向的中上部位设置有一道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所述气缸套第一凸起环带(21)外径大于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外径,气缸套第二凸起环带(22)外径大于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第一凸起环带(21)与凸肩之间形成一道上部密封圈沟槽(24),并在气缸套(20)的外侧靠近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的上方设置多道下部密封圈沟槽(25),所述下部密封圈沟槽(25)的凸起部分的外径小于气缸套第三凸起环带(23)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0)内部的冷却水腔(30)整体的内壁孔道的内径大于气缸套(20)整体的外径,所述气缸体(10)上的气缸体上定位面(11)的内径大于节流凸带(12)的内径,节流凸带(12)的内径大于气缸体下定位面(16)的内径,所述气缸套(20)嵌入在孔道中,所述节流凸带(12)的内径大于气缸套(20)对应位置处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体气缸体和气缸套组合的抗穴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10)的纵向外侧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口(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谢兴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法泽尔动力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