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572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置在电气设备的顶部,电气设备的一侧设置有警示板,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板,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板展开的展开机构,警示板与调节板固定,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顶部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第三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壳体高度的升降机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防护装置,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展开机构和展开机构上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高于人体的高度,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碰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施工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中,其内多使用到多类型的电气设备来支撑施工正常用电的进行,由于电气设备带电运行,所以常需对建筑施工内的电气设备进行安全隔离防护,故会使用到安全防护装置。

2、如公告号为cn219345932u的一种建筑电气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气设备顶部的固定框,固定框呈中空结构,固定框上设置有双向驱动机构,双向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两个夹持件,两个夹持件分别作用在电气设备的两侧面位置,固定框的前表面上下交错且转动连接有两个安装件,两个安装件均延伸至电气设备的正前方位置,两个安装件之间拆卸安装有警示板,巧妙地与需安全防护的电气设备进行夹持配合来提供警示板用限位支撑,无需与地面进行安装配合即可快速满足警示板立放的施工效率,拆装与携带均具备便捷,适用范围较广。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装置中的撑杆高度无法进行调节,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度不同,当电气设备的高度低于正常人体的高度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头的现象,从而对施工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设置在电气设备(1)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壳体(3)固定在电气设备(1)顶部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三壳体(7)内部的螺纹杆(18),所述第三壳体(7)的一端固定有单头电机(8),所述螺纹杆(18)的一端与单头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所述螺纹杆(18)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杆(18)的两侧螺纹连接有驱动块(19),所述驱动块(19)靠近第一壳体(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设置在电气设备(1)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壳体(3)固定在电气设备(1)顶部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三壳体(7)内部的螺纹杆(18),所述第三壳体(7)的一端固定有单头电机(8),所述螺纹杆(18)的一端与单头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所述螺纹杆(18)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杆(18)的两侧螺纹连接有驱动块(19),所述驱动块(19)靠近第一壳体(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与第一壳体(3)靠近警示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壳体(6)内部的蜗轮(17),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部固定有双头电机(16),所述双头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固定有蜗杆(15),两个所述蜗杆(15)分别与两个蜗轮(17)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还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荣华向鑫王平夏钰菁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夏格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