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开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弧结构、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
技术介绍
1、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合闸时产生的高温电弧会对触头组件进行烧蚀,从而使得触头组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通常采用引弧结构将触头组件的电弧导引至灭弧室进行灭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引弧板与静触头电连接,将静触头上的电弧导引至灭弧室。其中,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合闸产生电弧时,电弧靠近静触头一端的起弧点与燃弧点均处于静触头上。
2、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的引弧结构无法解决电弧起弧初期对静触头的烧蚀,因此对静触头的保护效果较差,导致触头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不利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使用品质的提升。
3、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弧结构、低压开关及配电设备,其能够使得静触头上电弧的起弧点与燃弧点分离,避免电弧对静触头的烧蚀,改善引弧结构对静触头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弧结构,用于对触头组件上的电弧进行引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包括与所述触头组件的静触头(101)电连接的引弧板(102);所述静触头(101)表面具有第一击穿部(103),所述引弧板(102)表面具有第二击穿部(104);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100)与所述第一击穿部(10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动触头(100)与所述第二击穿部(104)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电弧的燃弧点位于所述引弧板(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00)的端部设置有接触角(105);所述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弧结构,用于对触头组件上的电弧进行引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包括与所述触头组件的静触头(101)电连接的引弧板(102);所述静触头(101)表面具有第一击穿部(103),所述引弧板(102)表面具有第二击穿部(104);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100)与所述第一击穿部(10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动触头(100)与所述第二击穿部(104)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电弧的燃弧点位于所述引弧板(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00)的端部设置有接触角(105);所述接触角(105)包括与所述静触头(101)表面抵持的第一端面(106),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106)相交且靠近所述引弧板(102)的第二端面(107);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击穿部(103)所在的静触头(101)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106)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击穿部(104)所在的引弧板(102)表面与所述第二端面(107)之间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01)包括静触头安装部(108)以及设置于所述静触头安装部(108)上的静触头本体(109);所述引弧板(102)为u型或v型引弧板(102);所述静触头本体(109)插入所述u型或v型引弧板(102),所述静触头本体(109)至所述u型或v型引弧板(102)两侧内壁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或v型引弧板(102)靠近开口的两侧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或v型引弧板(102)的底部沿所述动触头(100)的运动路径延伸;所述u型或v型引弧板(102)上设置有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鹤彬,谢亚丽,彭琼,李强,黄燕,李公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