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51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8
本技术涉及压丸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它包括底板、支撑框架、上模、传动壳体、下模、脱具、储胶箱体和储水箱体,支撑框架安装在底板上侧,且其顶部内侧安装有气缸,上模固定连接在气缸的输出端,且其下端一体成型有多个压具,传动壳体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方,下模固定连接在传动壳体的上侧,下模上设有多个可与压具相适配的模具,脱具可转动连接在模具内侧,且其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进胶管,第二进胶管的下端依次贯穿下模和传动壳体并伸入到传动壳体内部与旋转接头的旋转端固定连通,脱具和第二进胶管均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本技术加速了胶液凝结成型的速度,不会粘附在模具中,且易于脱模,制备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丸机,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


技术介绍

1、软胶囊属于胶囊剂的一种包装方式,常见于药品或保健食品。它是将液体药物或液果体药物经处理密封于软质囊材中而制成的一种胶囊剂。软质囊材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辅料单独或混合制成,实验室中也经常会使用压丸机制备一些软胶囊供实验使用。

2、然而,现有的软胶囊压丸机在压制过程中,由于胶液凝结成壳体的速度较慢,胶囊容易粘连在模具中,且不易于脱模,极大地影响了胶囊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包括:

4、底板;

5、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侧,且其顶部内侧安装有气缸;

6、上模,固定连接在气缸的输出端,且其下端一体成型有多个压具,所述上模及压具内部设置有贯通的空腔;

7、传动壳体,设置在底板上方,且其下侧两端均通过支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壳体内部还安装有传动机构以及多个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固定连接在传动壳体内底壁上;

8、下模,固定连接在传动壳体上侧,所述下模上设有多个与压具相适配的模具;

9、脱具,可转动连接在模具内侧,且其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进胶管,所述第二进胶管的下端依次贯穿下模和传动壳体并伸入到传动壳体内部与旋转接头的旋转端固定连通,所述脱具和第二进胶管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

10、储胶箱体,用于储存压丸时用的胶液,其通过连接杆间隔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一侧;

11、储水箱体,用于提供压丸时上模及压具用的冷却水,其安装在支撑框架顶部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13、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传动壳体内底壁上;

14、主动槽轮,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

15、多个从动槽轮,多个所述从动槽轮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进胶管的外表面,且位于旋转接头上方;

16、皮带,传动连接在多个所述从动槽轮与主动槽轮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包括:

18、第一下模;

19、第二下模,活动连接在第一下模上侧,且其两端在水平方向上均超出第一下模的两端;

20、其中,所述模具由第一下模上开设的槽与第二下模上开设的孔组合形成。

21、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侧安装有一对电动伸缩杆,一对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第二下模两端的下侧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脱具包括多个与模具内侧壁紧贴的刮片,所述刮片的厚度均为0.2毫米。

23、进一步的,所述储胶箱体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且其下侧固定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通有安装在支撑框架一侧的输送泵,所述输送管远离储胶箱体的一端贯穿入支撑框架内部,且固定连通有分布器,所述分布器顶部固定连通有多个第一进胶管,所述第一进胶管远离分布器的一端贯穿传动壳体并与旋转接头的固定端固定连通;

24、其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储胶箱体顶部外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入储胶箱体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25、进一步的,所述储胶箱体底部内侧设置有倾斜部。

26、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软管和回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和回水软管远离储水箱体的一端均贯穿入支撑框架内部设置,且分别于上模的两端之处与空腔连通,所述进水软管和回水软管上还分别连通有安装在支撑框架顶部外侧的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

27、进一步的,所述储胶箱体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储胶箱体上,且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管,所述排管固定连通在进水软管上。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模具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脱具,当模具内的胶液成型为软胶囊后,借助传动机构的驱动,转动的脱具可以使其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避免粘附在模具的内侧壁上;2、将下模分体设置为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当软胶囊成型且由脱具处理后,调节电动伸缩杆上升,从而使第二下模上升,软胶囊成品的上端均露出,便于将其取出;3、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面可对经过排管内的冷却水进一步降温,加强其冷却效果,加速胶液凝结成软胶囊的速度,而其制热面由于与储胶箱体接触,可将温度传递到储胶箱体内部,对胶液进行加热,加强了其搅拌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安装有一对电动伸缩杆(17),一对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顶端分别与第二下模(6)两端的下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具(8)包括多个与模具(71)内侧壁紧贴的刮片(81),所述刮片(81)的厚度均为0.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箱体(21)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且其下侧固定连通有输送管(19),所述输送管(19)上连通有安装在支撑框架(2)一侧的输送泵(20),所述输送管(19)远离储胶箱体(21)的一端贯穿入支撑框架(2)内部,且固定连通有分布器(18),所述分布器(18)顶部固定连通有多个第一进胶管(181),所述第一进胶管(181)远离分布器(18)的一端贯穿传动壳体(9)并与旋转接头(11)的固定端固定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箱体(21)底部内侧设置有倾斜部(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体(29)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软管(25)和回水软管(31),所述进水软管(25)和回水软管(31)远离储水箱体(29)的一端均贯穿入支撑框架(2)内部设置,且分别于上模(4)的两端之处与空腔(5)连通,所述进水软管(25)和回水软管(31)上还分别连通有安装在支撑框架(2)顶部外侧的第一水泵(28)和第二水泵(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箱体(21)与支撑框架(2)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2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7)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储胶箱体(21)上,且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管(26),所述排管(26)固定连通在进水软管(25)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安装有一对电动伸缩杆(17),一对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顶端分别与第二下模(6)两端的下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具(8)包括多个与模具(71)内侧壁紧贴的刮片(81),所述刮片(81)的厚度均为0.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软胶囊压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箱体(21)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且其下侧固定连通有输送管(19),所述输送管(19)上连通有安装在支撑框架(2)一侧的输送泵(20),所述输送管(19)远离储胶箱体(21)的一端贯穿入支撑框架(2)内部,且固定连通有分布器(18),所述分布器(18)顶部固定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其旺马玲玲孙研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熙康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