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麻纤维板加工,一种纤维板成型与注塑一体化的加工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几年国内逐步加强和推行限塑令,汽车内饰塑料件产品的使用将趋于减弱,国内市场中高档汽车内饰件骨架替代塑料件成为汽车轻量化、环保化趋势。非织造材料更易进行工程化设计,可深度模压成型,适合各种内饰件复杂表面形状的要求,可按汽车制造厂的要求对材料的厚度、硬度等指标进行个性化设计后制备而成的汽车结构件、装饰件以及配套产品,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呈现出功能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保守估计每辆车需20平方米以上的非织造材料,仅国内非织造材料用于汽车工业的数量近7000万平方米,品种规格达130多个。
2、在汽车制造领域,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须满足轻量化同时具有更强的耐磨和耐热特性。目前,用于制备汽车内饰件的非织造材料的原料主要有: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天然纤维(如再生棉纤维、亚麻、黄麻和剑麻纤维等),其中以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为主。国外汽车内饰材料在开发研究时,在诸如车顶、车门内饰板及后舱盖板等,重视采用麻类等天然纤维。用于汽车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可分为模压内饰件(包括车顶、后舱盖板、车门内饰及头枕、模压地毯),吸音/隔音和绝热材料(声、热绝缘材料,蓬松的纤维基衬垫可模压成型)及复合和叠层材料(高性能纤维、天然纤维非织造片材,玻璃纤维非织造片材及其他)三大类。由于非织造材料具有优良的延伸性,所以其适合车顶棚等构件的模压成型,不仅外观颇佳,且成本较其他材料也有大幅降低。一般轿车的顶棚覆盖材料大约需4.3
3、麻类天然纤维在汽车模压内饰件中应用增长的原因在于它可提供生态与耐冲击更佳、韧性更佳的结构件,同时有助于降低车重,改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麻纤维板具有塑料的可塑性、耐水性和高强度等特点,又具有木材的质量轻、刚性好、隔音、隔热等优点,又不至于在无意碰撞时产生危险,因此是一种良好的汽车内饰件的基体材料,该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汽车门内板、侧围板、顶棚内护板、座椅衬板及杂物箱盖板。奔驰、宝马、沃尔沃、理想汽车已经开始全面使用麻纤维板作为内饰件的基体材料,年市场需求量达20亿以上。意大利persico、英国ccpgransden公司等欧洲巨头已研究掌握了麻纤维内饰件模压一体化成型技术,并对国内实施了技术垄断并进行模具禁售,截止目前国内在此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尚属空白。
4、在现有技术中,纤维板成型与塑料注塑通常是分开进行的两个工艺过程,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延长了生产周期。因此,存在需要一种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麻纤维板一体成型的热压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无需使用胶水,简化了加工工艺,并在麻纤维板的背面一体形成有注塑件及加强筋,提高了结构强度。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001固定针挂载:通过设备上的固定针挂载机构将麻纤板稳定地挂载在预定位置。s002夹板固定:利用夹板机构将麻纤板固定,并通过固定针抽出装置将固定针抽出,为后续工序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
3、s003压缩力调整: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分区调整压缩机构的压缩力,以适应不同厚度和密度要求的纤维板成型。s004初步合模:实施初步合模工序,以确定纤维板在成型过程中的初始形状和位置。s005定模常温、动模加热:在保持定模常温的同时,对动模进行加热,以利于纤维板的压缩成型。s006最终合模:完成最终合模工序,确保纤维板在高压下达到预定的形状和尺寸。s007纤维板压缩成型/边缘切削:在压缩成型的同时,对纤维板的边缘进行切削,以去除多余部分并形成平整边缘。s008注塑:在纤维板成型完成后,立即进行注塑工序,将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与纤维板结合形成复合结构。s009脱模:注塑成型后,冷却一段时间,然后开模,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模具中脱出。s010取出产品:通过取出机构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设备中取出,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4、进一步地,所述定模侧推板以及挂布针先顶出,然后挂上麻纤板。
5、进一步地,所述合模时,2块推板夹住麻纤板固定,固定针回退,镶针戳入麻纤板并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合模时,通过定模侧增加铜片来调整夹紧厚度至5mm,防止麻纤板拉扯变形。
7、进一步地,所述初步合模,看麻纤维板是否会拉扯变形,并测量麻纤板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8、进一步地,所述定模侧加热,防止麻纤板接触冷却,保持柔软。
9、进一步地,所述合模时移出压板,完全合模。
10、进一步地,所述合模压缩成型时,产品外3mm刀口高度裁切麻纤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筋位或者胶位四周增加0.2mm深度的过压面,防止注塑时漏胶。进胶点位需低于筋位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外侧顶针需要排布均匀顶出废料,一次顶及二次顶不能断开,推板推出废料。
13、进一步地,所述取出产品检查筋位特征是否缺失,胶位面是否有充填未饱满问题,是否有掉件问题设计定位顶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工艺一体化:将传统分离的纤维板成型和塑料注塑工艺整合在同一生产线上,减少了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15、一体化工艺减少了材料在不同工艺间转移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了操作复杂性。
16、(2)生产效率提高:由于纤维板成型与注塑工艺连续进行,节省了中间检验和物流的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3)产品质量提升:压缩力的可调节性使得可以精准控制纤维板的密度和厚度,保证了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动模加热和定模常温的结合,确保了纤维板成型的质量,防止了由温度不均导致的产品变形。(4)边缘处理精细:
17、纤维板在压缩成型的同时进行边缘切削,确保了产品的精确尺寸和平滑边缘,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边缘的精细处理减少了后期修整工序,降低了材料浪费。
18、(5)节能环保:由于工艺流程减少,相应的能耗也得到降低,有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整个工艺的紧凑设计减少了机器运行时间和能耗,符合现代生产的环保要求。(6)结构复合性:通过一体化的工艺,纤维板与塑料材料能够形成牢固的复合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复合结构的产品因为有纤维板的增强,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和耐久性。(7)操作便利性:整个工艺流程的自动化设计简化了操作,使得生产调整更为便捷,减少了对操作员技能的依赖。工艺的自动化和一体化设计,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和监控,提高了生产的智能化水平。(8)成本效益显著: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整体生产成本得到显著降低。更快的生产周期和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得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殊纤维板成型与注塑一体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01固定针挂载:通过设备上的固定针挂载机构将麻纤板稳定地挂载在预定位置。S002夹板固定:利用夹板机构将麻纤板固定,并通过固定针抽出装置将固定针抽出,为后续工序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S003压缩力调整: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分区调整压缩机构的压缩力,以适应不同厚度和密度要求的纤维板成型。S004初步合模:实施初步合模工序,以确定纤维板在成型过程中的初始形状和位置。S005定模常温、动模加热:在保持定模常温的同时,对动模进行加热,以利于纤维板的压缩成型。S006最终合模:完成最终合模工序,确保纤维板在高压下达到预定的形状和尺寸。S007纤维板压缩成型/边缘切削:在压缩成型的同时,对纤维板的边缘进行切削,以去除多余部分并形成平整边缘。S008注塑:在纤维板成型完成后,立即进行注塑工序,将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与纤维板结合形成复合结构。S009脱模:注塑成型后,冷却一段时间,然后开模,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模具中脱出。S010取出产品:通过取出机构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设备中取出,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2.根据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时,2块推板夹住麻纤板固定,固定针回退,镶针戳入麻纤板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时,通过定模侧增加铜片来调整夹紧厚度至5mm,防止麻纤板拉扯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合模,看麻纤维板是否会拉扯变形,并测量麻纤板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侧加热,防止麻纤板接触冷却,保持柔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时移出压板,完全合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压缩成型时,产品外3mm刀口高度裁切麻纤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位或者胶位四周增加0.2mm深度的过压面,防止注塑时漏胶。进胶点位需低于筋位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外侧顶针需要排布均匀顶出废料,一次顶及二次顶不能断开,推板推出废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产品检查筋位特征是否缺失,胶位面是否有充填未饱满问题,是否有掉件问题设计定位顶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纤维板成型与注塑一体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01固定针挂载:通过设备上的固定针挂载机构将麻纤板稳定地挂载在预定位置。s002夹板固定:利用夹板机构将麻纤板固定,并通过固定针抽出装置将固定针抽出,为后续工序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s003压缩力调整: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分区调整压缩机构的压缩力,以适应不同厚度和密度要求的纤维板成型。s004初步合模:实施初步合模工序,以确定纤维板在成型过程中的初始形状和位置。s005定模常温、动模加热:在保持定模常温的同时,对动模进行加热,以利于纤维板的压缩成型。s006最终合模:完成最终合模工序,确保纤维板在高压下达到预定的形状和尺寸。s007纤维板压缩成型/边缘切削:在压缩成型的同时,对纤维板的边缘进行切削,以去除多余部分并形成平整边缘。s008注塑:在纤维板成型完成后,立即进行注塑工序,将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与纤维板结合形成复合结构。s009脱模:注塑成型后,冷却一段时间,然后开模,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模具中脱出。s010取出产品:通过取出机构将成型的复合结构产品从设备中取出,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侧推板以及挂布针先顶出,然后挂上麻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宏参,黄志高,高业汉,刘赛科,王一栋,李金岳,周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